【历史故事】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才华差不多,为什么后人对他们的评价却差这么多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为自己的国家立下过大功 , 而且司马懿篡权也是无奈之举 , 如果司马懿不那么做可能自己就会被杀 , 难道保命也是一种错吗?但在历史上 , 后人对司马懿还有诸葛亮的评价差距非常大 , 基本上都是赞颂诸葛亮 , 贬低司马懿 , 难道只有让司马懿被曹爽诛杀才能换来赞扬吗?可能这就是英雄和叛徒的一念之差 , 虽然司马懿放弃了自己的名声 , 但换来了司马家的帝王之路 。
【历史故事】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才华差不多,为什么后人对他们的评价却差这么多
文章图片
确实 ,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为各自的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 两人在各方面都很相似 , 为何最终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不一样呢?
第一 ,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聪明 , 但聪明的用途不一样 。
“运筹帷幄之中 , 决胜千里之外”是对诸葛亮智慧的最好诠释;一篇《隆中对》 , 三分天下计 , 是对他智慧的集中体现 。
诸葛亮布衣出身 , “躬耕于南阳” , 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后 , 屡献奇策 , 战功卓著 。 助刘备火烧赤壁 , 大败曹魏;夺取荆益 , 三足而立;固守汉中 , 拥立刘备为王;白帝城托孤 , 匡扶幼主;讨伐雍闿、七擒七纵孟获;北伐中原 , 六出祁山 。 处处彰显诸葛亮的经天纬地之能和王佐之才 , 其智慧与才干显露无遗 。
【历史故事】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才华差不多,为什么后人对他们的评价却差这么多】诸葛亮的智慧还表现在他的诸多发明上 , 木牛流马巧夺天工、孔明之灯千古流传、诸葛连弩威震敌胆 。
及至后来积劳成疾 , 星落五丈原 。
司马懿也确实才智过人 , 奇谋迭出 , 不失为旷世奇才 。 但他处处透露着阴险与奸诈 。 “鹰视狼顾之相”就是其内心阴暗与残忍的表现 。 而且司马懿的计谋大多用在了一己之私、算计别人之上 , 为自己 , 为自己的家族谋福利 。 缺乏诸葛亮忧国忧民的浩然正气 。
【历史故事】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才华差不多,为什么后人对他们的评价却差这么多
文章图片
第二 , 诸葛亮和司马懿在做臣子方面 , 后世的评价完全不用 。
白帝城托孤时 , 老泪纵横的刘备拽着诸葛亮的手 , 泣不成声地嘱咐:“君才十倍于曹丕 , 必能安国 , 终定大事 。 若嗣子可辅 , 辅之 。 如其不才 , 君可自取 。 ”诸葛亮誓死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臣敢竭股肱之力 , 效忠贞之节 , 继之以死!”君对臣的信任 , 臣对君的忠贞在这一刻感动无数世人 。
诸葛亮在后面的岁月里 , 一直践行者自己的诺言 。
刘禅懦弱 , 但诸葛亮从未有非分之想 。 “兴复汉室 , 还于旧都” , 以报先帝之恩 , 成了他余生唯一的目标 。 内治国家 , 外抚蛮夷 , 待国力稍有恢复 , 便殚精竭虑 , 北伐曹魏 , 意图问鼎中原 , 直至“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 。
反观司马懿 , 他的做法 , 可不是古代要求忠臣的样子 。 他深谙韬光养晦之道 , 在一代枭雄曹操面前藏头缩尾 , 暗自蓄力 。 后来一旦时机成熟 , 他便发动高平陵事变 , 诛灭曹爽三族 , 独揽军政大权 。 直至最后司马氏篡位夺权 , 取代曹魏 。 他这种做法 , 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 是封建社会反对的那种 。
【历史故事】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才华差不多,为什么后人对他们的评价却差这么多
文章图片
第三 , 诸葛亮和司马懿获得的个人财产上不一样 。
诸葛亮一生节俭 , 在《自表后主》一文中自述家产:“成都有桑八百株 , 薄田十五顷;臣死之日 , 不使内有余帛 , 外有赢财 , 以负陛下也 。 ”一国丞相 , 为蜀国操劳一生 , 仅有区区如此薄产 , 怎不叫人肃然起敬 。
即使在临终前 , 不但没有对亲属加以提携 , 也不提拔儿子 , 反而不忘训诫守节俭之德:“夫君子之行 , 静以修身 , 俭以养德 。 ”
司马懿则是“食邑五万户” 。 其父子在曹魏期间位高权重 , 红极一时 。 司马懿官至太尉 。 司马昭、司马师都曾任职大将军 。
【历史故事】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才华差不多,为什么后人对他们的评价却差这么多
文章图片
第四 , 诸葛亮是一个悲情英雄 。
当时的蜀国国土面积和魏国相比 , 只能算是弹丸之地 , 人口不及魏国四分之一 , 军队不及魏国十分之一 , 且人才凋零 , 五虎上将仅剩年迈的赵云 。
纵使诸葛亮是一位千古奇人 , 也深知无法扭转乾坤 。 但是 , 诸葛亮从未放弃心中的志向和理想 , 依然为“匡扶汉室”而不懈努力 。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
诸葛亮浑身散发着悲情英雄的独特气质 。 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深受后世景仰 。 纵使他最后还是失败了 , 但他勇于抗争 , 自强不息的人格魅力由此得到了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