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趣史|宋朝如何处罚作弊官员与考生?宋代科举的作弊反作弊

科举考试制度建立完善于宋朝 , 平民百姓通过科举考试就能做官 , 所谓"朝为田舍郎 , 暮登天子堂"例如欧阳修、范仲淹皆出身贫寒家庭 , 无权无势通过科举考试改变了命运 。 最近明星仝卓高考舞弊的事情东窗事发 , 一大批涉事官员得到了惩罚 。 那么宋朝科举考试有没有舞弊现象呢?宋朝又是如何防范作弊以及惩罚作弊的人呢?宋朝考生的作弊方法
宋朝的防作弊制度很完善 , 但仍然无法杜绝作弊的出现 。 北宋时期作弊行为还比较少 , 南宋从秦桧开始公然作弊 , 秦桧的亲戚子孙无不通过作弊手段考中了进士 。 于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 北宋的科举考试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
南宋官员范仲艺总结的作弊方法有十种之多:"近日科举之弊 , 如假借户贯 , 迁就服纪 , 增减年甲 , 诡冒姓名 , 怀挟文书 , 计属题目 , 喧兢场屋 , 诋诃主司 , 拆换家状 , 改易试卷 , 如此等弊 , 不可胜数 。 而代笔一事 , 其弊尤甚 。 "最主要的作弊方法如下
大宋趣史|宋朝如何处罚作弊官员与考生?宋代科举的作弊反作弊
文章图片
伪造籍贯、姓名
宋朝的科举录取人数根据不同地区分配数额 , 经济发达地区参加考试人数多 , 录取更难 。 例如宋神宗时期陆佃说:"北宋京东、京西、陕西、河东、河北五路北方地区 , 五六人中就能分配一个名额 , 川浙、福建、江南南方地区五六十人才有一个名额 。 "也就是北方地区的录取率是南方地区的十倍 。
【大宋趣史|宋朝如何处罚作弊官员与考生?宋代科举的作弊反作弊】因此就有考生本来是南方人 , 却把户籍写成北方地区 , 伪造户籍参加科举考试 。 也就是"假借户贯" 。 例如宋仁宗天圣七年有个安徽庐州考生王济 , 他哥哥王修己在首都开封附近买了房 , 有了首都户籍 。 开封的录取名额很高 , 为了能把户籍改为开封 , 王济在报考简历中竟然把哥哥王修己改成了是自己的父亲 , 这样一来王济就有了首都户口 , 考中进士的机会就会增加 。
大宋趣史|宋朝如何处罚作弊官员与考生?宋代科举的作弊反作弊
文章图片
还有考试时夹带答案、代笔 。 北宋时夹带还是小打小闹 , 有人将科举考试的内容 , 抄在巴掌大小的小册子上 , 考试时拿出来用 。 到了南宋发展出了专门用于科举作弊的特制书籍 , 叫"夹袋册" 。 所谓代笔指的是预先花钱买通考官 , 拿到考题让人代写好答案 , 考试时带进考场 。 例如南宋宰相谢深甫的两个儿子 , 就采用了这种方式考中了进士 。 宋朝反作弊的法宝
科举考试作弊的行为屡见不鲜 , 宋朝统治者为了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 , 制定了一系列防范措施 , 包括封弥、誊录、锁院、担保 。
封弥也叫糊名 ,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的殿试首次使用了封弥 , 到了宋真宗时期又逐步扩大到了省试、解试中 。 誊录始于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 ,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颁布了《亲试进士条制》 , 从此以后封弥、誊录形成了制度化 。
步骤如下:考生考试完毕后 , 由专人将试卷交给负责编号的编排官 。 然后编排官先将考生的姓名籍贯遮盖住 , 将试卷编号以后 , 交给封弥官 。 封弥官将考生试卷抄写一遍 , 盖上御书院印以后交给考官 , 考官评定完等级以后 , 再次封弥交给复审官员审核 。 封弥、誊录以后 , 考官不知道考卷属于谁 , 减少了舞弊的可能性 。
大宋趣史|宋朝如何处罚作弊官员与考生?宋代科举的作弊反作弊
文章图片
锁院制度开始于宋太宗时期 , 淳化三年(992年)苏易简担任这一年的礼部科举考试主考 , 先前已经有考生击登闻鼓 , 投诉科举考试不公平 , 科举考试舞弊的风声已经传到了宋太宗那里 。
苏易简知道一到科举考试 , 达官贵人们就会找主考官托关系走后门 。 他接到圣旨以后直接去了考试院 , 锁上大门外人一律不得入内 。 宋太宗一看这办法不错 , 以后的省试就都这么做了 。 宋真宗时期解试(科举考试的第一级考试)也采用了锁院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