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文史有声|就没有苏东坡和司马光,大老板宋神宗:没有他( 二 )


苏轼的上书引起了宋神宗的重视 。 他就召见苏轼 , 问他的政见 。 宋代的言论风气总体自由 。 即使是皇帝 , 苏轼也不留情面 。 他指出宋神宗的几大缺点 , “求治太急 , 听言太广 , 进人太锐” , 还提出对策“镇以安静 , 待物之来 , 然后应之 。 ”宋神宗虚心听了苏轼的意见 。 可是王安石坐不住了 。 他在政界有刚愎自用的评价 。 特别是遇到有人对变法说三道四 , 王安石坚决不容 。
有一次 , 有官员不同意新政 。 王安石想怪罪他 , 但宋神宗不同意 。 可是王安石固执己见说 , “不然 , 法不行 。 ”王安石的新法够狠 , 他打击反对派也毫不留情 。 苏轼对皇帝说了那番话 , 就惹恼了王安石 。 他被任命为不太重要的开封府推官 , 掌管首都的犯罪审判 , 远离了朝政层面的讨论 。
2
苏轼是宋神宗一朝的超级明星 , 也是一个习惯于犯颜直谏的官员 。
有年元宵节 , 宋神宗令开封府买浙灯(从江南来的灯)装饰市容 , 而且让以低价买来 。 苏轼就给皇帝上书说 , 我知道陛下你不是为了自己赏灯 , 而是为了尽孝道 , 让二宫赏灯 。 但是百姓并不知道你这个意图 , 都认为你为了这些玩意 , 夺走了他们用来吃饭的钱财 。 宋神宗颇为尊敬苏轼 。 他看了苏轼的奏折 , 就取消了这个命令 。
成为忠义之士是苏轼从小立下的抱负 。 小时候 , 有次母亲教他读了《汉书·范滂传》 , 苏轼就想成为范滂那样的名士 。 然而 , 名士虽有风格 , 也有风险 。 苏轼因为自己的耿直不羁 , 树立了敌人 。
苏轼在杭州任职期间 , 写过一首《桧诗》:
“凛然相对敢相欺 , 直干凌云未要奇 。
根到九泉无曲处 , 世间惟有蛰龙知 。 ”
没想到这首诗惹出了大麻烦 。 这首《桧诗》本来是写给一个浙江秀才的 。 但李定、何正臣、王珪等人借题发挥 , 炮制了历史上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 这首诗 , 加上苏轼的其他作品 , 被罗织了耸人的罪名 , 说苏轼诽谤朝廷 。 王珪抓住《桧诗》中的“蛰龙”二字 , 给宋神宗报告说 , “陛下飞龙在天 , 而轼求之地下之蛰龙 。 其不臣如此!”宋神宗却没有轻信 , 而是谈到 , “龙者非独人君 , 人臣也可以言龙也 。 ”
宋神宗不想给苏轼加重罪 。 苏轼只是被抓到京城大牢受审 。 这个案子受到了皇太后的干预 。 皇太后很早就听说苏轼大名 , 坚持要将苏轼释放 。
苏轼本来认为自己必死无疑 。 他和长子约好 , 如果有自己要被处死的风声 , 就在送来的饭菜中放上鱼 。 没想到 , 一次长子托一个亲戚去监狱给苏轼送饭 。 这位亲戚为了给苏轼改善伙食 , 就给他的饭菜加了鱼 。 苏轼以为自己要被处死 , 就写诗留别 。
最后 , 命运垂青了一代词人 。 他被朝廷释放 , 只是被贬谪到黄州 , 担任黄州团练副使 。
在黄州 , 苏轼在山间一处东坡上建造了房屋 , 自号“东坡居士” 。 这个贬谪期间的雅号却成了他最有名的笔名 。 在人杰地灵的黄州 , 苏轼写下了他所有诗词中最优美的一首《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 , 漏断人初静 。 谁见幽人独往来 , 缥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头 , 有恨无人省 。 拣尽寒枝不肯栖 , 寂寞沙洲冷 。 ”
笑文史有声|就没有苏东坡和司马光,大老板宋神宗:没有他
文章图片
▲坡仙苏轼
命运的些许摧残是成为伟大词人的必要条件 。 久经风霜的苏轼可归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言的“客观性诗人” 。 王国维提到 , “客观性诗人 , 不可不多阅世 。 阅世愈深 , 则材料愈丰富 , 愈变化 。 ”苏词的飘逸浩渺 , 得益于北宋官场的贬谪文化 , 也得益于宋神宗伟大的宽恕 。
黄州让苏轼充分濡染地气 。 在一首《满庭芳》中 , 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 “山中友 , 鸡豚社酒 , 相劝老东坡” 。
贬谪和酒一起逼出了一个酒神的苏轼 , 哀而不伤 。 一次 , 他饮酒醉了 , 三更才回 。 家童熟睡 , 鼾声如雷 。 他敲门却无人答应 。 这时 , 苏轼倚着手杖 , 静听长江的水声 , 一丝哀鸣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