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契丹文字出土一百周年,冷门学科代有传承( 二 )


【历史故事】契丹文字出土一百周年,冷门学科代有传承
文章图片
02
契丹文字哀册陆续出土
时任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的儿子汤佐荣喜好古董 。 他于1930年开掘了瓦林茫哈地区的三座辽代帝王陵 。 从永庆陵中出土辽圣宗和仁德皇后与钦爱皇后的汉字哀册各一盒;从永兴陵中仅出土了仁懿皇后的汉字哀册篆盖(按:他没有注意凯尔温文章中所绘的掩埋哀册地图 , 故没有挖出四件哀册);从永福陵挖出辽道宗的汉字和契丹小字哀册各一盒以及宣懿皇后的汉字和契丹小字哀册各一盒 。 每件哀册都有篆盖 。
出土的这15件石刻均用羊毛毡包起来 , 捆以马尾绳 , 悉数运往位于奉天(今辽宁沈阳)的汤玉麟公馆院子里 。
哀册还没有打包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 。 日本京都大学校长羽田亨命令他的学生田村实造去寻访这些哀册 。 田村实造进入汤公馆的院子 , 一眼就发现了包着的哀册 , 立即打包雇人拓制 。 他所雇的人偷偷多拓了很多份 , 哀册拓本随即在各地传开 。
【历史故事】契丹文字出土一百周年,冷门学科代有传承
文章图片
李春敏慕录、刘凤翥释文的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墓志铭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1932年9月 ,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孟森在《国学集刊》第三卷第三号发布《辽碑九种跋尾》 , 其中刊布了9种拓本照片;1933年第30卷法国《通报》(T'OUNGPAO)刊布了牟利的一篇文章 , 其中刊有辽圣宗、仁德皇后和钦爱皇后的汉字拓本照片 , 辽兴宗和仁懿皇后的契丹字哀册手抄本照片 , 用铅字排印了手抄本汉字《仁懿皇后的哀册》(按:不知何故没有发表辽兴宗的汉字哀册手抄本)以及汉字《仁懿皇后哀册》篆盖拓本照片 , 还有辽道宗和宣懿皇后的汉字和契丹字哀册拓本照片;1934年 , 金毓黻编《辽陵石刻集录》著录了当时出土的全部汉字和契丹字的哀册 , 以及《郎君行记》的拓本缩印件和手抄本契丹字哀册照片 。
这些资料都是契丹小字 。
03
契丹文字解读代有传承
1932年至1935年间 , 王静如、罗福成、厉鼎煃三人在大致相同的时间 , 用大致相同的方法解读出一批契丹小字 。 他们的方法是“比较法” , 即汉字哀册同契丹小字哀册进行比较 , 各个契丹小字哀册之间进行比较 , 终于比出一些诸如“寿昌”“大康”“乾统”之类的年号 , 以及“年”“月”“日”和部分数目字与干支 , 还有“仁圣大孝文皇帝哀册文”“宣懿皇后哀册文”“皇太后诞日”“呜呼哀哉”之类的词语 。 他们还认识到每个契丹小字可以拆成一个一个的拼音符号 。 王静如给这些拼音符号命名为“原字” , 被学界采纳 。
20世纪50年代 , 日本的山路广明、村山七郎、长田夏树、爱宕松男、田村实造等人又掀起一股契丹文字研究热 。 他们主要是尝试构拟原字的音值 , 拟对或接近拟对的共有30多个原字 。
1951年 , 契丹大字《萧孝忠墓志铭》出土 。 阎万章在1957年第2期《考古学报》发表了《锦西西孤山出土契丹文墓志研究》一文 , 解读出契丹大字中的年号“统和”“重熙”“大安”、生肖“龙”“马”“牛”以及“年”“月”“日”和一些数字 。
1972年 , 刘凤翥解读出契丹小字《郎君行记》中的人名“黄应期” , 以及汉语借词官名“尚”“书”“职”“方”“郎”“中”和汉语借词地名“唐”“乾”“陵” 。 而且知道了契丹小字原字的读音 , 例如 , (图1)音l , (图2)音ang , (图3)音ying , 找到了解读契丹小字资料中汉语借词来构拟原字音值的方法 。
【历史故事】契丹文字出土一百周年,冷门学科代有传承
文章图片
图1
【历史故事】契丹文字出土一百周年,冷门学科代有传承
文章图片
图2
【历史故事】契丹文字出土一百周年,冷门学科代有传承
文章图片
图3
1975年9月10日 , 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与内蒙古大学蒙文研究室联合成立了“契丹文字研究小组” , 成员为清格尔泰、刘凤翥、陈乃雄、于宝麟和邢复礼 。 当年9月至11月 , 刘凤翥和于宝麟去河北保定、辽宁沈阳、辽宁阜新和内蒙古赤峰拓制了传世的全部契丹文字碑刻的拓本 。 小组集体研究这些拓本 , 确定了377个原字的字形和一个重复符号 , 制造了灌铅字用的378个铜模 。
1977年春 , 小组集体完成了10万字的研究成果《关于契丹小字研究》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7年第4期用一整本的篇幅发表了该文 。 文章构拟了96个原字的音值 , 解读了409条契丹小字的词语和词组 , 分析了20多条语法关系 , 并指出契丹语有元音和谐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