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务热线】2237700/2237770
文章插图
扫码立即购票
红色百年,再现经典
于魁智,回族,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研究生学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文章插图
1961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72年考入沈阳京剧院学员班,1978年毕业,同年9月考入中国戏曲学院,1982年毕业后进入中国京剧院(现国家京剧院)工作至今;1998年进入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学习,2001年毕业。师承黄云鹏、杨元咏、叶蓬、李世霖、王世续、何金海、孔雁、刘福生、李鸣盛、茹元俊、祝元昆等前辈艺术家。2009年,拜戏曲教育家叶蓬先生为师。
2001年至2010年,任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2010年3月,任国家京剧院副院长、艺术指导。2018年2月,任国家京剧院艺术总监。曾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华鼎奖暨中国演艺名人公众形象评选(戏剧类)第一名、 “讲好中国故事文化交流使者”、“大国非遗工匠文化大使”等多项殊荣。
长期坚持对京剧艺术执著追求,努力继承传统,不断开拓创新,倡导强强联合,力推精品佳作。代表剧目有《杨家将》《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伍子胥》《四郎探母》《打金砖》《野猪林》《将相和》《满江红》等经典流派剧目,并创作排演了《梅兰芳》《袁崇焕》《走西口》《赤壁》《知音》《西安事变》等新创剧目,形成了自己严谨规范、清新流畅、自然洒脱的表演风格。
李胜素,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研究生学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文章插图
1966年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1979年考入河北省艺术学校,学习京剧表演。1986年毕业后进入河北省邯郸市京剧团。1991年调入山西省京剧院,任山西省京剧院梅兰芳青年京剧团团长。师承齐兰秋、宋德珠、刘元彤、刘秀荣、梅葆玖、姜凤山等前辈艺术家。1987年拜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先生为师;1995年拜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为师。1998年进入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学习,2001年毕业。并作为特殊艺术人才调入中国京剧院(现国家京剧院)工作至今。曾获得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等殊荣。
李胜素天赋极佳,扮相雍容华贵,妩媚动人,嗓音清亮甜美,表演规范自然,文武兼备。代表剧目有《廉锦枫》《红线盗盒》《贵妃醉酒》《太真外传》《洛神》《霸王别姬》《凤还巢》《宇宙锋》《生死恨》《西施》《穆桂英挂帅》《白蛇传》《谢瑶环》《柳荫记》《杨门女将》等经典流派剧目,并创作排演了《大唐贵妃》《走西口》《知音》《西安事变》《帝女花》等新创剧目。始终遵循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表演风格:中正平和,内敛含蓄,追求典雅优美的意境,以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和非凡的艺术感染力,塑造了一个个优美的舞台形象,堪称当今梅(兰芳)派艺术最具光彩的代表人物。
国家京剧院一团
在中国国家京剧院的发展历程中,一团一直有着璀璨的艺术之光。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建院之初,一团就汇集了当时闻名全国的李少春、叶盛兰、袁世海、杜近芳等一代京剧大师,形成为勤于继承、勇于创新、实力雄厚、排演新戏佳作最多的资深艺术团体。
时光进入新世纪,以于魁智、李胜素为代表的一批京剧艺术家,遵循当年老一团的艺术风格,继承传统,发展创新,肩负起继往开来的时代使命。
目前,一团的演员阵容以多年来广受观众喜爱的艺术家为主体,主要演员于魁智被誉为“当今京剧艺术的领军人物”,团长李胜素被誉为“当今梅(兰芳)派艺术最具光彩的代表人物”,主要演员江其虎在传承叶(盛兰)派艺术上成就斐然;王越、杜喆、马翔飞、张静、陈国森、刘魁魁、郭瑶瑶、潘月娇、陈静、王好强、黄华、王宝利、徐腾、胡滨等国家一级演员,形成了一团的艺术中坚;吕耀瑶、朱虹、刘垒、李文颖、刘梦姣、王珏、刘搏、张志芳、郭晓磊、戴忠宇、高翠、刘阳、韩富超、王雪松、王超、褚沣怡等青年人才,通过舞台磨砺脱颖而出。在全国各重要艺术赛事中,一团多次为剧院赢得荣誉,多人获得嘉奖。
同时,一团还拥有赵琪、崔玉坤、高瑕、裴捷等国家一级演奏员以及魏巍、庄璇、冯震宇、康长升、王鹭雨、王晓瀚等青年演奏员,为一团的艺术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盐水|4种肉、菜直接用水洗当心越洗越脏!厨房老手都做错了
- 食盐|家庭用盐怎么选?无碘盐、低钠盐、玫瑰盐、加钙盐 很多人没选对!
- 纸箱|铁罐、陶罐、木箱、纸箱,哪种包装最适合存白茶?分享成功经验
- 票数|四川稻城皮洛遗址、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入围!
- 萧炎|斗破苍穹:炎盟内部有问题,乌镇、柳昌登场,萧炎亲自出马
- 喜茶奈雪降价、乐乐茶再关门店 新茶饮三巨头怎么了?
- 河南商报|方便面、调味料……舌尖上的南街村制胜法宝原来是这
- 创意|小院、漆画、面包片,烤鸭怎么吃更有创意?
- 何 弘、尚伟民报告文学《粮食,粮食》:一部文史兼备的史诗|文学评论 | 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