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宋太宗的一笔“败家投资”,让大宋赚足全世界的钱( 三 )


当时 , 由于造船业的进步 , 宋朝人“出国摆摊” , 比之前的任何朝代都更容易 。 当时的中国海船造的非常巨大 , 结构坚固 , 重量可以达到几百吨 。 这样一艘海船可载几百人 , 船里能储存一年的粮食 , 甚至还能在船上养猪和酿酒 。
既然有了这么牛的船 , 出海不再困难 , 而海外贸易丰厚的利润撩拨着社会的各个阶层 , 纷纷远赴海外聚财殖货 。
当时改行当海商的 , 各行各业都有 , 甚至就连和尚道士 , 有的也动了凡心 , 好好的经不念 , 撒腿往海外跑 。 以《续资治通鉴长编》《夷坚志》等史料记载 , 宋代杭州僧人净源 , 后来就成了知名海商 。 温州道士王居常和处州“张道人” , 也都曾是宋代“国际贸易”圈子里的知名人物 。
而大名鼎鼎的大才子苏东坡 , 竟然也是“出国摆摊”的一员 。 谁说苏轼到了海南 , 只能过“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苦日子 , 大才子的脑筋其实也挺活 , 他就曾把东南亚的苏木从海外倒腾到了四川 。
当然 , 东坡先生到底赚了多少钱在其次 , 关键是 , 连他都要去下海经商了 , 可见宋代的下海潮有多热 。
现在终于知道为啥把经商叫下海了吧 , 因为真的只有下了海 , 才能赚到大钱 。
当然抛开赚钱不谈 , 这些出国摆摊的中国海商 , 或穷或富 , 但都成了中世纪海洋上 , 无比重要的力量 。 可以说 , 在那个年代 , 海商就是大宋的“标牌” , 不但为大宋实实在在赚取了巨额财富 , 更撑起了大宋的脸面 , 代表着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输出 。 因此 , 宋朝海商所到之处 , 常常受到各国的热烈欢迎 。
在当时 , 每当宋朝的海商船队来到国外 , 都常常引来轰动效应 。 不但当地的国王高官专门以隆重仪式迎接 , 甚至是“倾国耸观” 。 有时“其王与眷属率大人到船问劳” 。 这些在大宋国内看上去“普通”的中国海商们 , 来到国外却往往是受人尊敬的“上宾” 。 甚至当地的富商大贾们也赶快带足财货 , 搭乘中国船舶来大宋“摆摊” 。 “给力”场面背后 , 就是大宋强大产业与航海能力 , 撑起的“国际贸易话语权” 。
如此强大的话语权 , 也给宋朝带来了滚滚财富 。 单是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这一年 , 宋朝的岁入就达到了“一亿两千六百二十五万贯” , 其中作为“硬通货”的白银 , 收入就达八十万两以上 。 而且这其中七成以上的收入 , 都来自商业税 。 海外贸易更是贡献极多 。 正是这火热的贸易 , 让国土狭小且积贫积弱的两宋 , 经济上依然能保持兴旺和繁华 。
而这 , 也再次证明了“唯有开放才可以富国”的真谛 。
参考资料:高莹《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初探》、曹中原《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及其原因》、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丁怡《论宋代海外交通的三个问题》、何忠礼《宋代官吏的俸禄》、高绵《略论宋代海外贸易政策》 , 桑希臣《蓝色诱惑:中国海洋开拓简史》
《三国演义》里这个“无处不在”的强人 , 历史上有多牛?
很懂兵法的曹操 , 明知要避免城池攻坚战为何还屡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