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回收站|陈和生院士:促进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持续发展


小熊回收站|陈和生院士:促进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持续发展
文章图片
陈和生:中国科学院院士 , 粒子物理学家 。 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主任 , 主要研究方向为粒子物理实验 。
图片来源:原文文章
重大科技基础装置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 , 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 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单元 , 对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和广泛的影响 。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可以分为两大类
(1)用于粒子物理、核物理、聚变物理和天文学等领域前沿研究的专用大科学装置;
(2)为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提供先进研究平台的装置 , 如先进光源、先进中子源、强磁场装置、强激光装置、大型风洞等 。
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重大科技基础装置的建设、运行和开放 , 其已成为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象征之一 。
例如欧洲核子中心、美国能源部的国家实验室、德国赫姆核兹中心、英国STFC等都是基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大研究机构 , 对科学前沿突破和技术创新发挥了重大作用 。
又如发现希格斯粒子、证实宇宙加速膨胀等科学成果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极大地推动了相关领域的高技术发展 。
再如欧洲核子中心发明的WWW网页技术带来了信息技术的革命 , 对社会经济、政治和人类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小熊回收站|陈和生院士:促进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持续发展】中国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起源于1984年邓小平同志决策建设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 他强调:“我们建设正负电子对撞机 , 就是为了让中国的高科技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成功建设和丰硕成果不仅使中国高能物理实验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 而且带动了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飞跃发展 , 有力支撑了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 。
专用的大科学装置使中国的粒子物理、核物理、天文观测、受控核聚变等领域的实验研究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
同步辐射光源、散裂中子源、强磁场装置等平台研究设施对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和解决国家发展战略的瓶颈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 获得了大批重大创新成果 。 应该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战略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
应当清醒地看到 , 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 不能满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求 。
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数量和种类已经基本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 但装置的综合性能、特别是科学产出仍有较大的差距 , 需进一步加大支持、持续发展 。 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发展效益、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 是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 。
要认真规划和部署我国在“十四五”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发展 , 并积极讨论到2035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愿景 。
这个规划应当根据国家的科技发展政策 , 积极面对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领域的战略需求 , 以及国际科技前沿发展 , 继续部署一批新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重点支持为战略必争的关键领域服务的设施 , 努力做到高质量、适度超前发展 , 高水平、全方位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方案应当有明确的科学目标和用户群体 , 力求综合性能先进 , 符合国情 。
必须充分考虑装置的可行性 , 特别要综合考虑建设和运行队伍以及管理开放水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规划要考虑装置的全生命周期 , 重视装置的立项和建设 , 同时必须认真考虑它们的运行开放维护、实验设施的建设 , 以及升级改造 。 不应当盲目追求单项指标的“世界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