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范韧庵老师|曹旭 | 书法( 二 )


范老师的兰、竹、石,有时配上流水,如三君子相见:春兰葳蕤,秋竹霜节;偃仰多姿,气韵生动。在兰竹上,范老师取法郑所南、陈白阳、石涛、郑板桥,形成了自己挺拔清丽的风格,成为湖州派传人。在雾霾比较多的时代,多看范老师画的兰竹,可以清净空气,欣慰人心。社会真的很需要他这样的兰竹。但除了兰竹,他的墨梅、苍松、游鱼、松鼠,亦皆有名,享誉一时。
我的范韧庵老师|曹旭 | 书法
文章插图
范老师的一生,最感动我的有三点:
一是对诗、书、画艺术咬定青山,如痴如醉,孜孜不倦地追求了一辈子;他98岁的时候不能画了,开始封笔。我带了书法习作去看他。他仔细地看了我写的书法以后,说:“你倒是进步了,我倒是荒废了。”我们都笑起来;
二是,范老师对学生关心呵护,自己却淡泊名利。在书画领域,不是所有的人都静得下心来的。司马迁《史记》里说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情况还是不少的。但范老师坚定地向他画的兰、竹学习;他画兰花,是因为“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明·薛纲《题徐明德墨兰》);他画竹,是因为他有竹子“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同样的气质。(《刘禹锡《庭竹》)
因为坚持挺拔清丽的书风、画风,不喜欢热闹;因此,喜欢热闹喧哗的人不喜欢他的兰竹。我在豫园看范老师作画,深深地为只喜欢富贵的牡丹,不喜欢兰、竹的人悲哀;同时,深深地为范老师自豪。范老师长寿,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有人说生命在于静养,我说生命在于淡泊。范老师的生命态度和书画风格——高度和谐地融为一体。
我的范韧庵老师|曹旭 | 书法
文章插图
我的范韧庵老师|曹旭 | 书法
文章插图
▲范韧庵画作
三是范老师的清贫;他因淡泊名利而清贫。
很多年来,李志贤每年过年都会给范老师发几千元的红包;而每年秋天新米熟了的时候,我都会买许多新米、蔬菜、瓜果和滋补品用车给范老师装去,但这些仍然改变不了他的清贫和他住房的窘境。中国古代称百岁老人为“期颐”,照《礼记》的说法应该“需要颐养”了。
但范老师就像他画的墨梅,鉄干横斜,暗香浮动,多强的生命力呀!
对范老师的画,我还想说几句,有人看不懂画,那就看看书法,线条最瞒不住。落款的书法线条都歪歪扭扭、稚稚嫩嫩的,就不必看画了。此外,抽象要以具象为基础,范老师非常重视物象的形体,他画过油画。在他家墙上,挂着他的油画自画像,面容清癯,瞳仁炯炯,严毅逼人。
在范老师的大作之后,我的作品附在展览会的骥尾:
我的范韧庵老师|曹旭 | 书法
文章插图
这是一首庆祝香港回归的七律。当时,我在香港中文大学任客座教授。香港有一位老板为了迎接回归,准备编一本诗集。香港中文大学的郑子瑜教授向他推荐我作为协助人,同时写了这首七律诗,收入集中:
島嶼層層倚畫樓,珠崖割棄盡神州。江山慟失千夫淚,雲雨蕭疏百感秋。故國青衫催客夢,他鄉白髮待歸舟。於今喜慶歡騰日,紫樹花開滿玉甌。 (曹旭《香港回歸感賦》)
我的范韧庵老师|曹旭 | 书法
文章插图
相思灯火隔千山,悬海疫情人未還。今夜門前無犬吠,憑君微信報平安。(曹旭《平安夜寄友人》)
这是疫情时所作,平安夜,我在美国的朋友有家难归,惟微信可报平安耳。
我的范韧庵老师|曹旭 | 书法
文章插图
▲本文作者曹旭
在人的一生里,总有一些难忘的故事和精彩的瞬间,我的诗作和书作,能与106岁的范韧庵老师的书画作品同厅展出——那是范老师通过上帝之手给我的——恩惠和奖赏。
作者:曹 旭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
我的范韧庵老师|曹旭 | 书法】*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