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史话|为何最后都毁在了不知名的小人物手上?心大,孙坚、孙策都是英雄( 二 )


与孙策同时代的郭嘉 , 曾经有过这样的神预测:“策轻而无备 , 虽有百万之众 , 无异于独行中原也......以吾观之 , 必死于匹夫之手 。 ”
聊斋史话|为何最后都毁在了不知名的小人物手上?心大,孙坚、孙策都是英雄
文章图片
陈寿在《三国志》中这样评价孙策:“策英气杰济 , 猛锐冠世 , 览奇取异 , 志陵中夏 。 然皆轻佻果躁 , 陨身致败 。 ”
后来的北宋文学家晁补之则这样说:
“吴人轻而无谋 , 自古记之矣 。 孙坚、孙策皆无王霸器 。 坚轻骑从敌 , 策暂出遇仇 , 俱以轻败 。 ”
晁补之的这句评语虽然显得有点过激 , 但却实实在在的指出了孙坚父子身上的最大缺陷 , 那就是刚猛有余而智谋不足 。
孙坚父子为人刚烈急躁 , 再加上他们本来就武艺过人 , 就更容易犯恃勇无畏的毛病 。
聊斋史话|为何最后都毁在了不知名的小人物手上?心大,孙坚、孙策都是英雄
文章图片
孙坚大破敌兵后 , 因骄傲自大而不顾敌人的虚实 , 执意率军到岘山的密林处追击 。 他一不顾地形的凶险 , 二不联络自己的部将 , 只身率领仅仅30余名骑兵追赶 , 这不是个人英雄主义 , 而是自投罗网 。
而孙策几乎犯了同样的错误 。 在狩猎时他自恃武艺高强 , 在甩开了随从的同时 , 也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 而让孙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 , 三个普普通通的门客就能要了他的性命 。
孙坚、孙策这种轻敌冒失的性格 , 在孙权的身上也有所遗传和体现 。
在我们开头所说的濡须口之战中 , 孙权自恃水军强劲 , 竟然敢于只身独闯曹营 , 这不得不说是“心大”!
后来孙权北征合肥 , 同样犯了父兄轻敌冒失的毛病 。
聊斋史话|为何最后都毁在了不知名的小人物手上?心大,孙坚、孙策都是英雄
文章图片
当时 , 孙权率领大军围困合肥 , 久攻不下 , 后来因瘟疫而不得不退兵 。
撤退时 , 孙权亲自率领1000余人在后方断后、稳定军心 。 而魏将张辽看吴军只有千余人 , 于是率领七千兵马前往偷袭 。
激战中 , 孙权不但不退 , 反而是策马拉弓迎战张辽 , 幸好吕蒙、凌统等人死命保护 , 孙权才全身而退 。
事后 , 许多魏军知道这个策马拉弓的勇将竟然是孙权时 , 无不悔恨没有活捉他 。
【聊斋史话|为何最后都毁在了不知名的小人物手上?心大,孙坚、孙策都是英雄】我们常说:“物过刚则易折 , 玉过硬则易碎” , 如果一个人过于强硬 , 时时处处都要显露自己的锋芒 , 则会像孙氏父子一样 , 未必有一个好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