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S中安网|智能交通将迎来四大质变,握手5G( 二 )


5G赋能 , 让车路协同成为自动驾驶明确方向 。 其实当前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 , 单车智能的车路协同也备受关注 。
单车智能 , 通过更多的传感器 , 联合更好的算法 , 让车不需要任何外力就能实现相对安全的自动驾驶 。
但在实践中这个目标非常难做到 , 面对复杂的交通环境 , 包括人、车的意图 , 意外因素 , 以及交通规则的限制等 , 很难判断 。 传感器高成本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
而利用V2X技术 , 在5G的保障下 , 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进行超视距的感知 , 这是单车智能无法做到的 。 同时还可以实现高精度和低成本的感知 。
就低成本而言 , 如果把大多数的感知责任从车端移到云端 , 可以极大减少单车成本 , 同时提升车辆的安全性 ,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减少车辆的耗电 。
5G赋能 , 让出行变得更智慧
因满足运输与出行 , 交通才出行 。
2018年交通部5号令要求“两客一危”部署实时车载监控设备预防司机疲劳驾驶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
目前车载视频监控主要采用3G/4G网络进行实时回传 , 由于上行带宽受限、覆盖、时延等原因 , 视频监控画面质量差、不时有卡顿及马赛克(高峰期) , 无法达到实时监控及及时发现高危人员的效果 ,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
AI技术的发展 , 智能算法在司机上岗时对于身份进行校验 , 防止替换班;驾驶过程中进行驾驶行为的实时检测预警 , 同时通过车身配置的更多的高清摄像机、雷达等传感器 , 对于车道偏离、前向碰撞、盲区监测进行主动预警 。
通过驾驶过程的行为和习惯生成驾驶模型 , 驾驶技能评价、驾驶速度分析、短期安全系数分析、报警事件分析 , 企业可以用数据针对驾驶人进行考核 , 可实现针对性培训 , 督促驾驶人更加安全的驾驶 。
移动车载类场景 , 包括: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等公共交通车辆 , 交巡警摩托、执法警车、巡逻车等执法巡逻车辆 , 校车、押运车、运钞车、危化品运输车等特种车辆 。
这些车辆均需要被重点监管 , 但受限于当前的无线技术和网络能力 , 监管的范围、时效性、有效性都无法保证 。
一方面 , 由于带宽和稳定性不足 , 无法实现全量实时回传 , 对驾驶人/乘客/车辆真实状况无法掌控 , 可实时视频调阅的并发路数少 , 画质模糊 , 偶发卡顿 , 无法有效支撑突发事件高效处置 。
另一方面 , 车载监控视频存储在本地 , 设备易损坏 , 数据易丢失 , 无法可靠提供突发事件的视频调取 。 当前交通车辆已成为天网的监控盲区 , 只能在事后通过“回头看”获取线索 。
随着5G网络时代的到来 , 使得车载监控系统从标清化向高清化、联网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可能 。
借助5G网络的大带宽、高可靠、低时延特性 , 可以满足高帧率、高质量的视频数据实时传输需求 , 把视频回传到后台进行云化存储 , 保障数据不丢失 , 大幅提高数据存储可靠性 。
同时高清视频传输也为后续开展智能化应用提供数据基础 , 结合后端AI能力 , 对司机危险驾驶行为进行智能识别及预警 , 实现对运输车辆的实时监测和精细化管理 。
随着经济的发展 , 飞机成为人们出行的主流方式 , 飞行提升了出行效率 , 但机场的重重安检却又降低了出行效率 , 值机、托运、预安检、安检、登机等繁琐流程 , 重复验证降低了出行的体验 。
另一方面机场当前在管理上也多依靠人工巡检、人工视频监控 , 效率低 , 隐患大 。
5G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 让数据在各个系统中统一 , 通过一张脸即可通关场景 , 除了上述的场景可以实现自助验证通关 , 大大提升效率外 , 还可以在登机路线规划、晚到旅客精准定位、VIP客户精准服务等环节提升出行体验;接机时可以通过客人信息实现到港位置提醒 , 无需看屏找人 。
超高清摄像机以及无人机等新的手段 , 可以实现机场的无死角覆盖 , 结合人工智能的算法 , 可以自动识别机场风险 , 诸如周界入侵检测、航班降落跟踪、航班停机路线规划等更多智能应用 , 在降低风险的前提下提升管理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