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说“学象棋没用”这种话了!看,这些象棋少年都成了高考状元

象棋圈内,曾经流传过一些妄自菲薄的言论 。
“学象棋有什么用,你看那些业余知名高手,有几个成家、结婚的?”
“教子教孙,莫学象棋,他敢学象棋我打断他的腿!”
“学象棋,只有穷困潦倒的命,你看看那些踢足球、唱歌跳舞、演戏的人赚多少钱,然后再看看学象棋赚多少钱,相信你自己心里会有答案 。”
“多少人因为沉迷象棋,荒废了工作和事业,一辈子都没有一份正经工作 。”
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言论,都是从棋迷圈子里发出的 。他们仿佛对自己长期从事的娱乐项目,有着切齿之恨 。似乎自己在工作、学业和生活上的所有挫折,都可以简单地归因为“象棋误我” 。

别再说“学象棋没用”这种话了!看,这些象棋少年都成了高考状元

文章插图


但是,最近高考成绩放榜,我们却发现,好多“学霸”都有从小学象棋的经历 。
这些从小学象棋的“棋童”,长大后要么成为了一校翘楚,要么成为了一镇、一县、一区的骄傲 。这是否喻示了,象棋训练对思维、智力、逻辑等各个方面的开发作用?
那为什么会出现民间棋迷吐槽象棋影响事业、而小小棋童却又证明象棋激励学业这样矛盾、吊诡的现象?
01
先来看看已经确定的象棋界学霸都有谁吧 。
陈俊彦,1996年生,自幼学棋,曾入选广东省象棋集训队 。2015年参加高考,总分634分,成为当年广东省江门市的文科状元 。
别再说“学象棋没用”这种话了!看,这些象棋少年都成了高考状元

文章插图


但这位“学霸”,一开始并没有按照正常同龄人的学业晋级之路去规划人生 。由于天资聪颖,陈俊彦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象棋方面的特长 。9岁那年,他参加“广州甲组象棋联赛”,跟众多成年的省市高手较量,丝毫不落下风 。
也正因为这种出类拔萃的天赋,陈俊彦很快获得了广东省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5届全国象棋个人赛冠军吕钦的赏识,被招选入广东省队,一度成为省队最年轻的棋手之一 。
被省队选中,是一个幸运,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毕竟,棋类运动属于竞技体育,而竞技体育的一个典型标志就是:淘汰率特别高 。只要踏入了职业竞技的大门,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就贯穿了整个职业生涯 。
陈俊彦作为左邻右里称颂的“象棋神童”固然不假,但如果放在全省范围内看,这样天赋出众的少年就比比皆是了 。他们都被收纳、集结到“省队”这个大熔炉里,要再次进行二次竞争、三次竞争……用更突出的成绩和水平证明自己,竞逐比赛机会和锦标 。
如果说,读书考试已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话,那么和全省的象棋精英一起竞争出头机会,更是一种优中选优的“学霸级”较量,难度系数更高得多,前景和出路也更加渺茫 。
当同龄人还在校园里跟同窗们PK“这次测验我们谁能考100分”时,童年陈俊彦所经历的,已经是省级、乃至国家级象棋赛场上的高水平、高强度竞技 。当时的陈俊彦,对“分数”和“排名”的渴求和追逐,恐怕比与他同龄的校园学子们要激烈得多!
经过省队多年的磨砺,陈俊彦的象棋水平也有了一定的精进,也在一些知名比赛中获得过优胜名次 。但体育竞技的残酷性在于,它是一个不进则退的零和竞争,你还没来得及对自己的进步与收获沾沾自喜,其他竞争对手就已经用更大的进步幅度把你甩开……
别再说“学象棋没用”这种话了!看,这些象棋少年都成了高考状元

文章插图
【别再说“学象棋没用”这种话了!看,这些象棋少年都成了高考状元】

陈俊彦经过多年的象棋专业训练,终究还是没有办法成为象棋界最拔尖的那一批选手,等待他的,是命运的艰难转型 。
象棋职业的道路已经走不通了,可自己的童年时光、少年时光,几乎都全部献给了象棋,陈俊彦并没有像其他同龄人那样专职学习文化课,此时若要重新回归学业又谈何容易?
02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苦耕多年仍然在象棋赛道上失意的陈俊彦,居然能在陌生的学业赛道上迎来另一春 。
虽然比其他同龄人落下了一到两年的学习进度,但陈俊彦不仅很快把差距追上,还跃居到了名列前茅的位置 。
别再说“学象棋没用”这种话了!看,这些象棋少年都成了高考状元

文章插图


陈俊彦坦言,正是学象棋对他智力的启发,让他对文化知识触类旁通 。多年的象棋对弈经验,陈俊彦的脑海里已经植根了一套严谨的逻辑思维体系,并据此延伸出一套高效的学习方法,助力他迅速甩开了同窗 。
毕竟,他过去的对手,是智力同样拔萃的、省市里掐尖的少年象棋精英,后来,他的竞争对手只不过是智力普通的同龄学生而已 。因而碾压,几乎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个花季少年终于发现,原来读书学习的竞争道路,要比象棋职业的竞争道路,宽敞得多 。
高考那年,以“江门市文科状元”的身份,重新获得媒体聚焦的陈俊彦,此时又有了一番新的感悟 。是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象棋竞技的领域里,他或许没有成为最瞩目的成功者,但谁又能否认他逆袭成为学霸的励志佳话?
他这个“状元”,是从体育界“改弦易辙”重归学业之后获得的,因而含金量更高、难度更大 。这样“种豆得瓜”的奇妙故事,不也很耐人寻味吗?
03


还有一位象棋界学霸,叫崔航 。
2014年,首届世界象棋公开赛上,一匹最大的黑马诞生了 。一个名叫崔航的“外国”选手,战平了中国特级大师郑惟桐、越南特级大师赖理兄,战胜了四川籍象棋大师李艾东 。最后以5胜2和的不败成绩名列个人成绩第四 。
事实上,这位黑眼睛黄皮肤的“外国”选手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崔航生于沈阳,自幼学习象棋,毕业于清华大学,曾担任清华大学象棋队队长,后在华为印尼公司担任数通工程师 。这次比赛,他受世象联副秘书长薛忠先生的邀请,担任法国队的外援棋手兼教练 。他作为主力棋手出场7次,帮助法国队获得男子团体第三名 。
别再说“学象棋没用”这种话了!看,这些象棋少年都成了高考状元

文章插图


崔航于2002年参加高考,当时裸分是654分(满分750,换算为100满分的话,相当于各科都考了91分),加上作为象棋特长生的50分加分,他的总分达到704分——这个分数,当年放到任何一个省份,都是“准状元”级别 。
象棋水平高超,以至于能在世界大赛上扬名,即使是这样,崔航也没有继续选择象棋作为职业,而是仅仅把象棋当成一项业余爱好,只是有选择的、量力而行地参加一些比赛 。也正是这样,他棋艺出众,事业也蒸蒸日上 。
事实证明,如果把象棋当成一项开发智力的学习项目,一项益智健脑的娱乐游戏,而不是沉溺于此,也不强求能否达到职业水平,棋类运动上的特长,往往就能对学业、事业产生积极的助益 。
04
不可否认,在诺大一个象棋圈子中,的确有为数不少的省市级别名手,生活和经济条件十分困窘 。有一些棋手餐风露宿,有一些棋手妻离子散,有一些棋手穷困潦倒——正因为他们身上的唯一共性:喜欢象棋,于是就被一部分棋迷简单地把“爱棋”和“穷困”划上了等号 。
事实上,这些人真的是被象棋所“害”吗?他们只是被玩物丧志所害,被懒惰散漫所害!即使他们的人生中没有象棋,他们估计也会在另一种娱乐方式上陷入泥潭,沉迷其中不得自拔 。这些原本在大多数事情上就碌碌无为的人,只是恰巧稍微精通象棋,就把自己并不顺遂的命运全部归咎在自己唯一的特长上,这显然是本末倒置的 。
别再说“学象棋没用”这种话了!看,这些象棋少年都成了高考状元

文章插图
还有一些业余棋手,本身可能也是省里挑一、市里挑一的象棋精英,但他们还是无法去到象棋竞技的顶层,从而实现把爱好变成职业的夙愿;他们也错过了暂停象棋事业,转投学业和事业的黄金窗口期……
不得不说,这其中的确有几分可悲的宿命因素,但这也是竞技运动的残酷性所决定的——毕竟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竞技项目,都只有极少数的头部顶尖职业选手能够获得体面生存 。而象棋运动这种非奥项目,市场空间就更为窄小,想要在这个僧多粥少的世界里混出名堂,你要击败数以亿计的同行,确实是一个艰辛的任务 。
而两位“高考状元+象棋少年高手”的经历却告诉我们,只要合理分配象棋和学业(事业)的关系,对象棋的热爱不要变成溺爱,象棋就是改造人生的良药而不是毒药 。
“象棋害人”这种圈内人士的夸张式吐槽,还是尽量少说为妙吧,圈外人会当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