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泪与酒质的关系

【酒泪与酒质的关系】酒里的眼泪越多 , 酒的质量就越好?

酒泪与酒质的关系

文章插图

为了促进酒香的释放 , 我们在品酒过程中需要以玻璃柱为轴逆时针或顺时针有节奏地转动酒杯 , 使酒在杯中旋转 , 扩大与空气的接触面 , 加速挥发性香气的释放 。当我们停止转动酒杯时 , 酒杯内壁会出现一串酒滴 , 俗称“酒泪”或“酒脚” , 即所谓的挂杯现象 。
酒泪表明酒精、糖和甘油的含量较高 , 干浸膏(cxtract , 除残糖外的所有非挥发性香精)也可能更丰富 。相对来说 , 这款酒的口感也会更加浓郁 。很多刚接触葡萄酒的新手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话:酒的眼泪越多 , 酒的质量就越好 。因此 , 很多人喜欢通过观察泪液来判断酒的好坏 , 认为泪液的密度越高 , 流速越慢 , 持续时间越长 , 酒的质量就越高 。
悬杯的成因
较早关注悬杯现象的学者是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汤姆森(James Thomson) 。他在1855年发表了一篇论文 。在葡萄酒和其他酒精饮料的表面观察到了一些奇特的运动 。初步认为 , 悬玻璃是由液体表面张力引起的一种“热毛细对流”(Thermocapillary Convection) 。十年后 , 意大利帕维亚大学物理学博士卡洛·马兰戈尼(Carlo Marangoni)发表了另一篇论文 , 进一步系统地解释了这一现象 , 被学术界命名为“马兰戈尼效应” 。) 。由于美国物理学家威拉德·吉布斯(Willard Gibbs)后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兰戈尼的理论 , 因此有时被称为“吉布斯-马兰戈尼效应”(Gibbs-Marangoni effect) 。
对于葡萄酒来说 , 由于酒精的挥发速度比水的挥发速度快 , 当酒精蒸发时 , 酒杯内壁上的水的表面张力会越来越高 。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 , 酒会被拉入酒泪中 , 在自重的作用下慢慢滑落 。
另外 , 由于酒中还含有残糖和甘油 , 这些粘性物质也会影响酒泪的密度和下降的速度 。残糖和甘油含量越高 , 泪液分布越密集 , 下降速度越慢 。
不要被酒泪误导
根据“马兰戈尼效应”的物理解释 , 酒泪的密度、流速和持续时间可能只能用来判断酒精和残留 糖和甘油的含量高低 , 无法判断酒的好坏 。例如 , 一杯酒精度数为14%的加州仙粉黛 , 其泪液密度一定比酒精度数只有12.5%的勃艮第黑比诺高 , 但你可以认为那杯仙粉黛的品质高于勃艮第黑比诺 。承诺?
归根结底 , 葡萄酒的品质不取决于酒精、残糖和甘油的含量 , 而是取决于酒精、残糖、甘油、单宁、酸度和干浸膏的平衡 。它基于香气的丰富和复杂 , 口感的丰富和平衡 , 颜色的优雅和回味的持久性 。正因为如此 , 酒泪的数量从来都没有在酒评家的评级范围之内 。
其实我们旋转酒杯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观察酒的泪痕 , 而是为了让酒旋转起来 , 加速香气的释放 。所以 , 希望大家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在观察酒的泪痕上 , 而应该迅速将鼻子伸进杯口捕捉香气 , 更不要说因为酒杯而被误导了 。眼泪 。
当然 , 酒泪可以作为线索 , 帮助我们判断产地、年份和发酵过程 。例如 , 一杯泪特别浓的红酒可能意味着:产于温暖的南方?炎热的一年?低温发酵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