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是什么意思

谚语是汉语中的一种 , 起源于西汉 , 有两千多年历史 。
其实 , 俗语是先辈们的人生总结 , 饱含着智慧与阅历 。
有无数的谚语 , 例如几千年来 , 有一条谚语是这样说的:母在不庆生 , 父在不留须 。
那先祖怎么会这么说?这个谚语的真实意思是什么?它对当代有何启示?
“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是什么意思
文章图片
01
母在不庆生
从字面上说 , 这是在告诉我们 , 当妈妈活着的时候 , 小孩不能过生日 。 古人怎么会有如此古怪的思维?
“庆生”其实不是指过生日 , 而是“过寿” 。
根据古时的礼仪 , 小孩、青年、中年都不得过寿的 , 而五十岁以上的人 , 则可以称之为寿辰 。
按照《周礼》记载:六十为下寿 , 八十为中寿 , 一百岁则为上寿 。
而且 , 即使是五十多岁的人 , 如果家里还有父母 , 那也是不能给长辈祝寿的 , 毕竟尊老爱幼 , 不能说老 , 这是一种尊重和孝顺的表现 。
那么 , 为什么古人会特别强调:“母在不庆生”呢?
这是因为在古代 , 医疗水平很低 , 所以女性怀孕的概率很高 。
所以 , 孩子出生的日子 , 也是一个孕妇最危险的日子 。
中国人最重视孝道 , 尤其是十月怀胎的妈妈 , 一朝生产的艰辛 , 更是让每个孩子都要牢记在心 。
最知恩图报的人 , 当然不会在母亲最难过的时候 , 去庆贺自己的生日 。
这一段话 , 除了教育子女要懂得感激之外 , 还有一个更深层的意义 , 就是在告诫自己的孩子:
有机会 , 就应该多给父母一些好处 , 别光想着自己的生日 , 就把母亲的生日给忘了 , 趁他们还活着的时候 , 经常回来看一眼 。
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 , 子欲养而亲不待” , 不要等到那个时候 , 才会后悔 。
尤其是现在 , 很多年轻人都很喜欢和朋友一起过生日 , 但他们却忘了母亲的生日 , 只能在家里等着 。
以后做子女的 , 就是要经常回家 , 多陪陪父母 , 让他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
“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是什么意思
文章图片
02父在不留须
这个说法 , 很多人都不明白 , 在中国 , 男人成年后都会蓄胡子 , 但很少有人不留胡子(比如阉人) 。
孔子的思想也是对世界的启示 。 :“身体发肤 , 受之父母 , 不敢毁伤 。 ”
《汉书》中描述刘邦的相貌时 , 曾有这样的描述 。 :“高祖为人 , 隆准而龙颜 , 美须髯 。 ”
大名鼎鼎的霍光则:“白皙 , 疏眉目 , 美须髯 。 ”
还有关公 , 号称“美髯公” , 留着两尺长的络腮胡子 。
很明显 , 古人到了成年以后 , 都会留胡子 , 那这句“父在不留须”的俗语 , 来自哪里?
这要追溯到1911年武汉的革命运动 , 逼得清帝下台 , 终结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 。
为改变国民的封建观念 , 革命党摒弃了许多儒家的糟粕 , 比如“身体发肤 , 受之父母 , 不敢毁伤 。 ”鼓励男子割辫、剃须 。
这已成为一种习俗 , 父母都在世 , 不留须 , 父亲不在了 , 留上唇的胡子 , 母亲不在了 , 留下巴胡须 , 只有父母都不在了 , 才会留胡子 。
如今鲁迅的相片 , 基本上都是上唇的胡子 , 这是他纪念已故的老爸的遗物 。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 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 白皙的肌肤成为了大众追求的目标 , 许多男性都已经不留胡子了 。
其实 , 父母对孩子的爱 , 永远都是无私的 , 也不会去管孩子是不是为了给自己祝寿 , 留不留胡子 。
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私的 , 没有任何的要求 。
“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是什么意思
文章图片
古人有二十四孝 , 孝子割肉 , 孝敬母亲 , 现在的年轻人 , 也要继承中国的传统美德 , 把孝心传承下去 , 多去探望一下自己的父母 。
他们想要的 , 就是一家人团聚 , 孩子们围着他们转 , 不管他们有多少钱 , 他们都想要一家人其乐融融!
“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是什么意思】作为一个孩子 , 应该懂得尊老爱老 , 尊重老人 , 这是中华五千多年来一直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 , 也是我们做人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