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浙江一千年古村,诞生科举第一“学霸”家族,一共出了76个进士

从历史上看 , 中国的经济中心 , 有一个自北向南迁移的过程 。 秦汉时期 , 中原的长安、洛阳 , 是全国最大的城市 , 也是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 , 而江南、川蜀虽然地域广袤 , 但许多地方还是蛮荒之地 。
到了魏晋时期 , 五胡乱华 , 衣冠南渡 , 东晋建都于江浙地区 , 来自北方的世家大族、文人墨客也纷纷落户于此 , 他们不光带来了金钱 , 也带来当时最为先进的文化、技术 。
【历史故事】浙江一千年古村,诞生科举第一“学霸”家族,一共出了76个进士
文章图片
隋唐之交、两宋之际 , 主要的战争更是发生在中原地区 , 文人、商人、官吏南渡的频率更大 , 人数也更多 , 这无疑给南方的开发带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 而其中最为重要的 , 还是人才资源的蓬勃而出 。
“江浙熟 , 天下足” , 看似在说江南物产之丰富 , 然而离开了人才的支撑 , 一切都是枉然 。
所以 , 后来才有那句俗语:“江南的才子、山东的将 , 西北的黄土埋帝王 。 ”
【历史故事】浙江一千年古村,诞生科举第一“学霸”家族,一共出了76个进士
文章图片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发端于隋朝 , 但正式确立于唐朝 。 自唐代以来 , 我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416个状元 , 其中江浙地区就占了114个 , 接近30% 。
【历史故事】浙江一千年古村,诞生科举第一“学霸”家族,一共出了76个进士】而这个成绩 , 还是在朝廷限定“招生名额”的条件取得的 。 自唐代以后 , 由于江浙一带习文重儒的浓厚文化氛围 , 使得该地区成为科举考试中的常胜将军 。
但是朝廷也要搞平衡 , 消除地区差异 , 防止形成”老乡团”势力 , 所以 , 历朝历代不得不规定各地举人的名额 , 比如在宋代 , 欧阳修就曾经上奏皇帝 , 表达了对这种地区差异的担忧:东南地区“百人取一人” , 西北地区“十人取一人” 。 可以想见 , 如果不考虑地区平衡 , 如果不人为限制举人数量 , 江浙地区出的状元、进士会更多 。
【历史故事】浙江一千年古村,诞生科举第一“学霸”家族,一共出了76个进士
文章图片
而在江浙地区内部 , 尤其以一个地方的人才声名最为显赫 , 那就是号称“中国进士第一村”的千年古村——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走马塘村 。
从北宋开始一直到清朝 , 这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 , 这个占地仅有2平方公里 , 目前仅有千余人的小村子 , 竟然走出过76名进士 。
而且 , 他们同属于一个家族——姑苏陈氏 。 如此看来 , 这个陈氏家族 , 堪称我国科举时代的第一“学霸”家族了 。
【历史故事】浙江一千年古村,诞生科举第一“学霸”家族,一共出了76个进士
文章图片
走马塘村之名始于唐朝 。 公元971年 , 姑苏人陈矜高中进士以后 , 于公元988年在明州(古地名 , 辖今天的慈溪、奉化一带)任知州 , 他清正廉明、爱民如子 , 因此深受百姓爱戴 。
陈矜去世后 , 葬在了茅山 。 其后 , 其子陈轩继续在明州任职 , 便将其父的墓葬迁到了走马塘村 。 从此以后 , 陈氏便在此地繁衍生息 , 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
现如今 , 在走马塘村的村口 , 还有一道高10余米的石牌坊 , 上面镌刻着“中国进士第一村”的字样 , 下面“一清两正遗风远 , 四靖三文世泽长”等楹联 , 仿佛是这个古老学霸家族的座右铭 。
【历史故事】浙江一千年古村,诞生科举第一“学霸”家族,一共出了76个进士
文章图片
在走马塘村的陈氏祠堂的门柱上 , 挂着“直声振赵宋 , 忠节耀朱明”的楹联 , 诉说着在宋明两代 , 这一学霸家族经历的辉煌 。
而在堂内 , 则赫然挂着一块写有“遗忠堂”三字的牌匾 , 此乃是南宋时期 , 宋理宗赵昀为褒奖陈氏家族做出的丰功伟绩而颁赐的 。
【历史故事】浙江一千年古村,诞生科举第一“学霸”家族,一共出了76个进士
文章图片
为什么走马塘村的陈氏能成为古代的学霸家族呢?除了当时江南人才荟萃以外 , 该家族的家学传承、同乡提携等因素 , 也是非常关键的 , 这一点 , 在浙江的钱氏家族身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