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访香港中文大学黄维樑教授:余光中《乡愁》第一节灵感取材于重庆嘉陵江畔( 二 )


诗歌|专访香港中文大学黄维樑教授:余光中《乡愁》第一节灵感取材于重庆嘉陵江畔
文章插图
余光中老照片
汉语新诗发展已逾百年。关于新诗与格律诗的关系,一直是被讨论的核心课题。在本届诗歌论坛上,诗歌评论家吕进提到,他个人尤其关注自由体新诗的文体规范。他认为,提升自由体新诗,成型格律体新诗,增多诗体,是本世纪华文新诗在诗体重建上的三个美学使命。要确立自由诗的文体规范,清洗语言垃圾,加强自由诗的音乐性,让自由诗和散文的文体边界重新明晰,重建写诗的难度,这是时代对自由诗的期望。
诗歌|专访香港中文大学黄维樑教授:余光中《乡愁》第一节灵感取材于重庆嘉陵江畔
文章插图
余光中夫人范我存
黄教授对此也与一番相通的看法,“诗之所以是诗,一定是有必要的标准的。 在我看来,其中一点就是,在表现内容上要有具象的物、人,第二点就是,在语言上要有相当的音乐性。中国古代的诗歌,是格律诗,有押韵。那么新诗不需要押韵,在格律上宽松得多。但是,新诗也要在词语的节奏上,表现出 新诗的音乐性。”当采访人员问及,在他看来,有哪些汉语新诗诗人的诗具备了音乐性,黄教授提到,“ 比如闻一多 、徐志摩、 何其芳、 艾青、 郭沫若、 余光中等人,很多作品都是有音乐性的。”
诗歌|专访香港中文大学黄维樑教授:余光中《乡愁》第一节灵感取材于重庆嘉陵江畔】【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