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巷遇·都督第巷:抗倭名将俞大猷的英雄故事

本文转自:泉州网
【爱历史】巷遇·都督第巷:抗倭名将俞大猷的英雄故事
文章图片
【爱历史】巷遇·都督第巷:抗倭名将俞大猷的英雄故事
文章图片
泉州鲤城区都督第巷 , 东起模范巷 , 西抵北门街 , 全长300余米 , 因为明代抗倭大英雄俞大猷的都督第设于此而得名 。
在《泉州市地名录》和巷内个别门牌中 , “都督第巷”写成“都督巷” , 据巷内老人们回忆 , 应以“都督第巷”为准 , 过去还曾改成“都督悌巷” , 如今已更正过来 。
300余米的都督第巷内 , 主要建筑是华侨职校 , 这里曾是俞大猷的都督第 , 如今都督第已湮灭于时光中 , 但俞大猷的英雄故事却激励着一代代泉州人 , 从未间断 。
【爱历史】巷遇·都督第巷:抗倭名将俞大猷的英雄故事
文章图片
巷口有“都督巷”的介绍 。
【爱历史】巷遇·都督第巷:抗倭名将俞大猷的英雄故事
文章图片
巷内的“都督第巷”门牌 。
“千百世之人物”俞大猷
【爱历史】巷遇·都督第巷:抗倭名将俞大猷的英雄故事
文章图片
清源山“练胆石” , 相传俞大猷常在此跃下练胆 , 如今有其摩崖石刻“君恩山重” , 表达忠诚心迹 。
俞大猷都督第 , 位于都督第巷内的泉州华侨职校内 , 如今已不存 , 数百年后 , 他的英雄故事依然为巷内居民津津乐道 。
俞大猷 , 字志辅 , 谥武襄 , 泉州北郊濠市濠格头村(今洛江区河市镇溪山村)人 。 据清代道光《晋江县志》载 , 都督俞大猷宅“在清源铺” , 即如今都督第巷内 。
据说俞大猷曾寄居清源山水流坑村 , 读书于清源山清源洞 , 中秀才后 , 与李杜、薛南塘、史文斋、史礼斋等10余人继续读书于清源山紫泽书院 , 并习武于清源洞 , 人称“十才子” 。 清源山虎乳泉边有巨石 , 俞大猷为练胆量 , 常登巨石下跳 , 称“练胆石” , 如今还有其“君恩山重”的字迹、记功碑等 。
俞大猷是明代抗倭名将 , 他还是一位儒将、诗人、兵器发明家、武术家 , 著有《剑经》《正气堂集》《洗海近事》《兵法发微》等 , 最主要的功绩是领导抗倭战争 。
他三朝为官 , 战功显赫 , “俞家军”威名赫赫 , 与当时另一位抗倭名将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 。
俞大猷戎马生涯47年 , 却遭到各种诬陷委罪 , 他晚年曾写下一首七律 , 表达自己对国家民族的赤忱之心:
借问浮云云不语 , 为谁东去为谁西 。
人生踪迹云相似 , 无补生民苦自迷 。
明代泉州另一位大贤李贽 , 虽与俞大猷未曾谋面 , 但他赞俞大猷这位同乡是“嘉、隆间赫赫著闻 , 而为千百世之人物者也” 。
华侨职校:最早在新门街创办的侨属学校
【爱历史】巷遇·都督第巷:抗倭名将俞大猷的英雄故事
文章图片
都督第巷2-1号泉州华侨职校 , 校名由祖籍泉州城南的书法名家陈敦三题写 。
【爱历史】巷遇·都督第巷:抗倭名将俞大猷的英雄故事
文章图片
泉州华侨职校校园 。
都督第巷内的泉州华侨职校 , 在老泉州人记忆中有着很深的印象 , 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 , 学校附近就是著名的华侨新村 , 早期许多华侨子女曾在此就读 。
据华侨职校陈伯强老师介绍 , 上世纪50年代初 , 许多华侨、归侨子女的汉语功底较差 , 需要有专门的学校进行补习 , 于是泉州华侨职校的前身华侨青年补习学校在新门街创办 。 1953年秋 , 因侨属子女入学补习增加 , 由吕敦村、林铁垣等组织校董会 , 新加坡华侨杨逢年捐资30余万元 , 于都督第另建新校舍 。 1955年秋迁入新址 , 定名为泉州华侨中学 。
泉州华侨中学后来陆续改名为泉州华侨中级文化学校、泉州私立华侨中学、泉州华侨中学、泉州四中等 。 1980年恢复泉州华侨中学原名 , 1981年高中部改办职业高中 , 1987年改为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 1996年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 当年全省仅有4所获评 。
【爱历史】巷遇·都督第巷:抗倭名将俞大猷的英雄故事
文章图片
1953年 , 租用新门街两间门面开设的泉州华侨青年补习学校 , 当时还是木构门面 。
【爱历史】巷遇·都督第巷:抗倭名将俞大猷的英雄故事
文章图片
上世纪50年代 , 学校搬到都督第巷 。
【爱历史】巷遇·都督第巷:抗倭名将俞大猷的英雄故事
文章图片
1956年 , 学校内宏伟的教学大楼拱斋楼 , 今已不存 。
【爱历史】巷遇·都督第巷:抗倭名将俞大猷的英雄故事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