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杂志|马斯克:不疯怎么能成为狂人?( 二 )


而一旦突破了思维的边界 , 高科技就会脱离单纯的技术范畴 , 而更多意味着一种颠覆性创新以及从无到有的再创造 。
在马斯克之前 ,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火箭发射之后就该一去不复返 , 但马斯克根据第一性原理提出质疑:汽车可以重复驾驶 , 轮船可以重复出航 , 那为什么火箭不能重复升空呢?
这个理念从被提出到梦想照进现实 , 仅用时6年 , 在可回收火箭问世后 , SpaceX火箭的发射成本变为行业标准的1/5 , 未来更有望降至1/10 。
三、多元跨界后的融通思想
第一性原理在认识到事物的本真后 , 还会将其迁移到其他领域 。
这就使得马斯克在提倡专家思维的创投界极其特立独行 , 他以多元思维在跨领域、跨学科间多有建树 。
除去Tesla、SpaceX、SolarCity , 马斯克还是HyperLoop超级高铁项目、OpenAI开放人工智能和Neurolink脑神经接口3家尖端科技公司的负责人 , 还兼任SpaceX的首席技术官以及Tesla的产品设计师 。
这要感谢马斯克的博闻强识 。 马斯克自儿时起就涉猎广泛 , 他的书单包括科幻、哲学、宗教、编程以及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的传记 , 尤其对航天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软件工程颇有见解 。 成年后 , 伴随事业的发展 , 他更是将阅读范围扩展至物理学、产品设计、商业、技术和能源等更多领域 。
马斯克同样鼓励自己的团队广泛接触各类知识 , 因为很多发明创造都是跨学科的成果 , 唯有生成足够知识储备 , 才能实现跨界融通 。
但马斯克同时强调 , 应先了解每个领域的基础知识 , 栽培起自己百科全书式的语义树 , 有了根基和主干 , 更多树叶和枝丫才能有所挂靠 , 否则记忆的过程会很痛苦 。
马斯克把汽车制造业的低成本流水线和推力可调发动机应用到了火箭行业 , 使后者高成本、不可重复使用的劣势得到改善 。
在让不同型号的火箭拥有了统一的模块组件后 , SpaceX实现了批量化生产 。
由每年2枚火箭提升为每年12枚 。 如此一来 , SpaceX的火箭装载能力变为同行的2倍 , 整体价格却只有对方的1/3 。
受汽车行业的启发 , SpaceX还采用了可调节推力的“灰背隼”发动机 。
发射时 , 9个发动机一同工作 , 着陆时 , 只保留3个发动机继续工作 。 这就像一个人既是世界举重冠军 , 又能灵巧地拿起绣花针 , 难度系数之高震动了全行业 。
同时 , 马斯克团队还把火箭行业的高性能轻型材料与电池优势注入了汽车行业 , 让后者的续航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
铝合金被誉为“会飞的金属” , 被广泛应用于飞机、火箭等航天器的制造中 , 但因为铝合金很难上漆 , 因此向来与汽车制造业绝缘 。
但第一性原理主义者的词典里从来没有不可能三个字 。 一旦找到问题存在的症结 , 把其解决掉 , 一切就能迎刃而解 。 因此 , 马斯克只对团队说了一句话:Justdoit!
最后 , ModelS的车身由钢变身为铝合金 。
不仅如此 , 特斯拉的工程师还将电池组金属外壳与底盘车架融为一体 , 从而大大降低了车辆的重心;又在电池组里加固了三层护甲 , 解决了长期以来功率内耗的技术难题 , 而这些蜕变都源自SpaceX太空运输中的经验积累 。
特斯拉甚至将7000多节18650钴酸锂电池按69个为一组 , 组合成一块安放在车底的矩形电池板 , 使得原本仅用于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的锂电池成为了电动车的动力来源 。
这项技术除了源自硅谷互联网界的逐层分级系统 , 更得益于SolarCity在太阳能发电技术上的精深造诣 。
四、永远做那个最冷静的人
马斯克曾经说过:创业就是一边咀嚼玻璃 , 一边凝视深渊 。
残酷的现实使近一半的创业公司在开业五年后倒闭 , 这些创业者熬过了初创 , 却没有经受住“新浪潮”的冲击或“寒冬”的侵袭 。
即使早已贵为现实版的“钢铁侠” , 马斯克也有在一周内狂烧一亿美金的恐慌中努力挣脱的身心俱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