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苦难走向辉煌:重耳的归国和图霸


从苦难走向辉煌:重耳的归国和图霸

文章插图
【从苦难走向辉煌:重耳的归国和图霸】宋代李唐《晋文公复国图》
骊姬之乱,重耳从蒲城逃到狄族,跟随他的有狐偃(字子犯)、赵衰(字子馀)、颠颉、魏犨(字武子)、司空季子等一批文武人才 。在狄人那里住了12年,没有机会回国,于是就到齐国去 。经过卫国时,卫文公没有礼遇他们,弄得中途没有粮食,便向当地农民讨饭吃 。到了齐国,齐桓公给以热情接待,送给好马80匹,并把公室女儿嫁给他 。重耳在齐国生活比较安定,不想再过流亡生活,随从者认为这会有"怀安败名"的危险,于是狐偃与齐姜设计将他用酒灌醉塞进马车,离开齐国,到了曹国 。曹君共公对他不礼貌,只有一位贤大夫僖负羁对他们私有馈赠 。于是又到了宋国,宋襄公刚被楚国打伤了脚起不来,无力相助,只送给他们马80 匹 。重耳一行人又经郑国到了楚国 。楚成王盛情接待了他们,但楚离晋太远,不能有所帮助,于是把他送到秦国 。
重耳到秦国时,晋国是惠公之子太子圉即怀公在位 。怀公曾在秦做人质,秦穆公将女儿嫁给他,称为怀嬴 。怀公是梁国女子所生,当秦在公元前641年(晋僖公十九年)灭掉梁国时,怀公就扔下怀嬴,悄悄从秦国逃回晋国 。穆公很生气,这时就决定帮助重耳而把怀嬴改嫁给重耳 。
怀公外失秦援,在国内也不得人心 。他一上台就下令随重耳出走的大臣的家属们,限期召那些大臣回国,不然就要治罪 。狐偃的父亲狐突不愿召回其子,就被杀死,这引起国内人民的不满 。
公元前636年(鲁僖公二十四年),秦穆公派大军送重耳回国,跨过黄河,夺取了晋的令狐(今山西临猗县西)、桑泉、臼衰三地 。秦国又派公子絷到晋军中作瓦解工作,秦晋两军迅速攻占晋都,怀公被杀,重耳即位为君,就是晋文公 。
重耳当上国君,怀公的旧臣仍不甘心,吕甥、郤芮等人阴谋火烧他所居的宫殿 。这个密谋被寺人披知道,就向文公告发 。寺人披是以前献公派去蒲城追杀重耳的人,献公让他三天内到达蒲城,他第二天就赶到了,重耳来不及走,只得跳墙,寺人披追到砍下他的一只袖子 。文公记恨这一仇,这回不再见他 。但寺人披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过失,他说∶"坚决执行主上的命令,是从古如此的,除掉国君的仇敌,臣子只能尽力去办,难道你当国君以后,就不会有要除掉的仇人吗?齐桓公把射杀他的管仲立为相而成了霸主,今天你若只记过去的仇,何劳你说,我走就是了 。你这样做,逃走的人会很多,岂只我这个刑余之人呢!"文公一听,感到他说得有道理,赶忙接见了他 。晋文公是一个有恩仇必报的人,但也能听进逆耳的话,不记前怨,以大局为重,这是他能成为霸主的原因之一 。于是寺人披向他告发了吕、郤的阴谋,文公秘密与穆公会于王城(今陕西大荔县东),吕、郤烧宫不见文公,知道事已败露,逃到黄河边上,被秦穆公诱杀 。文公接回怀嬴,穆公又送3000士兵作为文公卫士,晋国的政局才逐渐稳定下来 。
文公上台的这年冬天,王室发生内乱,王子带联合狄人进攻周襄王 。襄王逃到郑的汜(今河南襄城县,因襄王居过而得名)避难,并派人到鲁、秦、晋求援 。晋文公君臣认识到这是"信宣于诸侯"的绝好机会,于是辞退秦国来相助的军队,以一军包围在温(今河南温县境)的王子带,一军往汜地迎接襄王回王都 。晋军活捉王子带,交给襄王,襄王将其处死 。这样晋文公就独得安定王室的功劳 。
接着文公朝见周襄王,在招待的宴会上,他向襄王请求死后用带"隧道"的墓下葬,襄王认为这是涉及古来制度,是个原则问题,没有答应,就婉言拒绝和批评了他,文公也不好强求,而襄王又不敢得罪,就赐给他阳樊(河南济原县东南)、温、原(河南济原县北)和櫕茅四个邑,从此晋国的国境就直接扩展到黄河北岸 。这一事件过程,一方面说明周王室对诸侯已无法控制,另方面也反映了中原诸侯在表面上还是尊崇周王朝,不敢公然破坏上下级的礼制 。
晋文公安定王室后,争夺霸权的斗争就提上了日程 。最紧迫的问题当然是扩充军队 。公元前633年(鲁僖公二十七年),"蒐于被庐,作三军,谋元帅"(《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蒐"是打猎的名称,实际是进行军事演习 。晋国在演习时服兵役的人都要参加,文公于是在演习时乘机扩大军队,把国人和野人都编在正规军里,把献公时的二个军扩大到三军 。同时,又确立了军中元帅的建制 。在上、中、下三军中规定统领中军者地位最高,他既是中军之长,又是三军的统帅,故称为"元帅" 。这是我国历史上元帅一名的最早使用 。晋文公为加强军事化,还实行军政合一的制度 。元帅是正卿,也是当然的行政最高长官,地位重要,便于应付复杂的军事斗争形势,但也很容易形成一股势力,所以晋国卿族力量强大,后来由六卿轮流执政,演变到"公室卑,政在家门"的结果 。
三军建立后,谁为元帅,赵衰推举郤縠,得到文公赞同,又命郤溱为中军副帅;命狐偃为上军统帅,他让给狐毛,自己为副;赵衰又把下军统帅让给栾枝,使先轸为副 。赵衰、狐偃是随文公流亡的有功之臣,他们不居功,主动推荐有才能的人担当要职,自己甘居下位,确是难能可贵 。晋文公择贤而使,表现出他的雄才大略 。由于文公采取"尚贤使能"的用人方针,晋国的军队成了当时最强大的 。
为了取信于民,晋文公在伐原战役上表现出了他的信誉 。原邑是周襄王赐给晋的四个邑之一,原邑中人不愿归顺晋国,文公就起兵围原 。出兵时他命令军队只带三天口粮,三天攻不下就撤兵 。晋军围了三天,原人果然不投降,文公下令撤围退兵 。晋派入原的谍报人员报告原邑人已支持不了,再坚持一下就会来降,一些将领也不愿退兵 。文公坚决不同意,他向将士们解释说,"信用是一个国家的最大财富,要获得人民支持全靠它 。我已宣布三天为期,不能失信,为得原邑而失掉信用,就是得不偿失 。"晋军就开始撤退,退了不到30里时,原邑派人请降 。文公这样做,表示他对任何事都说到做到 。这是一种尚法精神,后来商鞅的"徙木立信",大约就是从这里得到启示的 。
内政整顿就绪,晋文公开始向外发展,展开图霸的活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