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丨旺苍端公戏:川东北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绽放“新活力”
李康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刘彦谷
在川东北、陕南部分地区,流传着一种极具特色的民间傩戏——“旺苍端公戏”。
“旺苍端公戏”产生于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流传于四川省北部米仓山南麓旺苍县境内及陕南山区。以巫师歌舞戏剧为载体,涵盖了原始宗教、民情民俗、文学艺术等诸方面的内容,其表现形式又集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绘画、书法、雕刻、剪纸之大成,有表演、面具、唱腔、动作、器乐、语言等在内的六大独特表现特征,具有极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
文章插图
“在傩戏表演过程中,需要借助服饰、面具、器乐等来渲染氛围,为了让观众更有代入感,服饰、器乐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旺苍端公戏第十一代传承人何美绪介绍,旺苍端公戏是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历时数百年,其表演、服装、道具,都传达了历史信息,是承载川东北人情、生活习性的重要载体,艺术感染力非常强烈。
现如今,旺苍端公戏已不是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表演形式,这项被称之为川东北文化发展的“活化石”,已经在时代的更迭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为了让旺苍端公戏更贴近生活,被誉为端公戏“活化石”的第十代传承人何元礼把祖上传下的端公戏戏词进行了重新整理,记录、整理和自创出近乎失传的端公戏剧本《二十四孝歌》、《造毛船》和《劝世人》等13本剧本,将新时代的观点、礼仪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讲给观众,能够使其更加轻易地接受。
文章插图
在何元礼自编的戏曲《三娃取神水》中,何元礼讲了一个生病却不愿就医、用偏方治病,结果病得更重的何老汉的故事。借助何老汉的事例,来劝诫民众要相信科学,不要偏信鬼神。“用最直白的方式来传递正能量,用艺术形式实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用一戏又一戏来构造‘礼仪道德’公序良恪,在言传身教中,传递出新时代旺苍端公戏表达的真善美——科学探真、守教拘善、艺术求美,然后薪火相传。”
2007年,旺苍端公戏被列入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6月10日,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旺苍端公戏名列其中,成为广元市继白花石刻、麻柳刺绣、射箭提阳戏和薅草锣鼓之后的又一个国家级“非遗”项目。
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在被选为国家“非遗”名录时,何元礼老先生因病已离世20余天,享年72岁。
文章插图
出生在“何家班”的何元礼,从小对端公戏就耳濡目染。13岁那年,年事已高的父亲为了不使端公戏失传,开始向他传授技艺。他正式进入学习阶段,并逐渐掌握端公戏的全套绝活儿,成了第十代传人,从此撑起了“何家班”。
随着表演的次数越多,走的地方越广,“何家班”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尤其是每逢节气,极大地丰富了当地老百姓的文娱生活。由于何元礼精湛的技艺,“何家班”还多次被邀请到全国各地进行端公戏文化展演。
然而,因傩戏的发源与祭祀祈祷密不可分,这让傩戏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古朴面纱的同时,也会被少数人视为是“封建迷信活动”,曾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它的发展。据介绍,目前包括何美绪在内,该团队能够独立“挑大梁”表演的人仅有十三个,并且没有新生力量加入,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
文章插图
“要打破之前招徒传承的‘旧规矩’!”为了培养更多的新生代传承人,2015年以来,何元礼父子二人,先后投资近2000万元,修建了集端公戏展演、道具陈列及培训、会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旺苍端公传习所”,是全省截止目前民间投资建设的最大的端公戏传习所。
目前,为了让更多的人知晓并传承提升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旺苍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局正在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准备在旺苍三江端公戏传习所实施“端公戏展演艺术交流”主题文化活动采购项目。该项目服务内容包括端公戏传习所展览、剧目展演、剧目编排、交流展示等。
“父亲在临走时,还叮嘱我一定要把端公戏传承下去。”何美绪说,为积极配合省上开展的“非遗”抢救保护工程,何元礼老先生在生前10天还在演出,补录镜头,可还是因病情加重,最终未能等到端公戏正式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的这一天。
- 中和节|三月·惊蛰迎仲春 春色正中分|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
- 刘毅:塑造上海工业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IP”|M50弄堂计划 | 艺术
- 枸杞|小米山药粥
- 青菜|青菜炒豆腐
- 好强|菏泽市人大代表好强:立足本职,保护传承好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
- VLOG|《我们村的年轻人》VLOG短视频征集活动获奖名单出炉
- 非物质文化遗产|滑县:村里的非遗“守艺人”保护年画里的故事
- 草垫|漫世界|这个凄美的传说,给我们讲述了这种宝贝儿的来历
- 剧本|从荷花雪糕、三千佳丽奶茶到剧本杀,文创产品让我们多了去博物馆的理由
- 金银箔粉|金银箔粉食品被叫停,我们走访后发现这些商家还在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