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中国股市,基础投资理论,入门必读(一)( 五 )


根据巴菲特这段的描述 , “烟蒂型投入”的核心理念便是注重投入的安全边际——低价格、低市盈率/市净率、用三流的价钱买二流的企业、用四流的价钱买三流的企业 , 而对企业的品质以及所处的行业要求不高 。 烟蒂型企业的价值便是利用市场先生的暂时失灵 , 用低价买进物超所值的企业 。 日后当市场先生的称重机效应发挥作用时 , 烟蒂型企业的价格便会回升至不用打折甚至还有适当溢价的水平上 。
二、\t烟蒂型投入代表人物
1、格雷厄姆
《聪明的投入者》开篇贾森·兹威格在“本杰明·格雷厄姆生平简介XV”中写道:“格雷厄姆的早期收益记录如今已经散失 , 但从1936年起直至1956年退休为止 , 他的格雷厄姆-纽曼企业的年收益率不低于14.7% , 高于同期股票市场12.2%的整体收益率——这一成绩可以跻身于华尔街有史以来最佳的长期收益率之列 。 ”
另外 , 兹威格还在注解中提到“感谢沃尔特·施洛斯为我提给的数据 , 这对我测算格雷厄姆的收益率是必不可少的 。 在其后记中 , 格雷厄姆提到其收益率达20% , 这似乎是未扣除经营管理费之前的收益 。 ”
不管格雷厄姆的收益率是贾森·兹威格根据沃尔特·施洛斯的数据计算出来的14.7% , 还是格雷厄姆他自己说的20% , 都是可以自傲的成绩 。
2、沃尔特·施洛斯
沃尔特·施洛斯是格雷厄姆的学生 , 巴菲特的朋友 , 在《滚雪球》中也反复出现 。 他的收益记录在两处有提到:
一处是《滚雪球》(page215)写道:“沃尔特·施洛斯就坐在那张磨损的办公桌前经营着合伙企业 。 通过一成不变地使用格雷厄姆的方式 , 自离开格雷厄姆-纽曼企业以来 , 他每年的投入回报超过20%” 。
另一处是《聪明的投入者》附录 , 收录有沃伦·巴菲特的一篇文章 , 名为“格雷厄姆-多德式的超级投入者” , 文章收录了沃尔特·施洛斯1956-1983年的收益记录表 , 显示他这28年零3个月的年复合收益率为21.3% , 看来《滚 雪球》说的20%还算保守的 。
3、早期的巴菲特(1957-1969)
这段时间巴菲特的收益记录也有两处提到:
一处是《滚雪球》(page266)写道:1969年《 福布斯》发表了一篇关于巴菲特的题为《奥马哈如何击败华尔街》的文章 , 文章中说:“1957年投入他的巴菲特合伙企业的1万美元 , 现在价值26万美元 。 拥有1亿美元资产的合伙企业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 , 在这12年里没有哪一年是亏损的 。 ”
另一处仍然是巴菲特那篇“格雷厄姆-多德式的超级投入者”的文章 , 文中也收录了巴菲特自己1957-1969年的复合收益率表 , 表中显示巴菲特合伙企业1957-1969年复合收益率为29.5% 。
不管是《滚雪球》中的31% , 还是巴菲特自己给出的29.5% , 都说明那12年的巴菲特是好几层楼那么高的高手 。 这个记录的取得紧要是“烟蒂”的功劳 , 他受芒格的影响是之后的事情了 。 有许多文献可以证明这一点 , 本文只举两处:
一是《滚雪球》(page226)写道:“1966年1月 , 他的合伙人又追加了680万美元;巴菲特发现手上还有4400万美元的现金 , 而“烟蒂”太少不够他买 。 因此 , 平生第一次 , 巴菲特把钱放置一边 , 没有使用 。 ”
这段话说明到了1966年1月的巴菲特仍然苦苦追寻的是“烟蒂” 。
二是《滚雪球》(page237)1967年“我处于受查理·芒格影响的类型转变中——有点反复 。 这有些像新教改革期间的状况 。 第一天我听从马丁·路德·金的 , 而第二天我又听教皇的 。 本杰明·格雷厄姆 , 理所当然 , 是教皇 。 ”
这段话表明直到1967年巴菲特仍在格雷厄姆的“烟蒂”和芒格的“大生意”两种思想间摇摆不定 。 他把芒格比作马丁·路德·金 , 而把格雷厄姆比作教皇 , 说明在当时的巴菲特心中 , 格雷厄姆的地位仍是至高无上 。
【航运|中国股市,基础投资理论,入门必读(一)】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 格雷厄姆 , 沃尔特·施洛斯 , 巴菲特3人通过采用“烟蒂”投入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烟蒂”不仅能赚钱 , 也完全能够取得稳健的超群的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