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文化|我军为什么要以空前强大的火力攻击一个小阵地?,上甘岭战役中


中国网文化|我军为什么要以空前强大的火力攻击一个小阵地?,上甘岭战役中
文章图片
1952年11月1日 , 第十二军第三十一师接防597.9高地 , 李德生要求他们:“要下最大决心 , 千方百计打击敌人 , 守住阵地!”
上甘岭前沿阵地狭小 , 敌人炮火空前猛烈 , 上去的人越多伤亡越大 。 但又要守住阵地 , 掌握敌情 , 随时准备击退敌人不同规模的持续进攻 。 怎么办?第三十一师第九十一团的战斗经验 , 引起李德生注意 。
在金城防御作战中 , 第九十一团积累了丰富的坑道战、阵地战经验 , 基本掌握了敌军攻防规律 。 根据当面之敌活动规律和上甘岭地形特点 , 该团果断采取了相应的战斗部署:兵力前轻后重 , 火力前重后轻 。 全团9个步兵连 , 从五圣山到最前沿 , 一条线排成9个梯队 , 使师、团控制了充足的预备队 , 保证了源源不断的兵力补充 , 以对付敌人的持续进攻 。 不但师、团如此 , 直到最前沿的战斗小组 , 也通常是战斗小组长带一人守阵地 , 掌握一个战士在后面补充 。 对于这种战斗部署 , 李德生称之为“小兵群战术” , 对其评价甚高:“这样富有创造性的部署 , 使敌人猛烈炮火袭来时 , 我阵地上人员稀少 , 避开了敌火力优势 , 伤亡不大;而当大批敌人涌上阵地时 , 我军炮火、冲锋枪、机枪和手雷、爆破筒等又发挥了重大作用 , 给敌以毁灭性打击 。 ”
于是 , 李德生指示把第九十一团战斗部署经验总结推广 。 根据这一经验 , 参战部队迭创佳绩 。
11月2日7点多钟 , 敌人对597.9高地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 敌以密集火力向志愿军阵地反复轰击 , 发射炮弹近10万发 , 坦克开至山脚抵近射击 , 飞机100余架次轮番轰炸 , 持续达2小时之久 。 在炮兵火力支援下 , 志愿军第三十一师1个连量敌用兵 , 采取小兵群战术迎敌 , 干部战士发扬孤胆作战的勇敢精神 , 与敌激战7个多小时 , 仅以亡36人 , 伤59人的代价 , 毙伤敌1000余人 。
至11月5日 , 敌人连续进攻4天 , 一无所获 , 再也无力对597.9高地发起大规模进攻 。
11月7日 , 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亲拟的军委给志司、三兵团的复电中 , 对于李德生指挥的597.9高地保卫战评价非常高:“此次五圣山附近的作战 , 已发展成为战役的规模 , 并已取得巨大胜利 , 望你们鼓励该军 , 坚决作战 , 为争取胜利而奋斗 。 ”
前阶段作战中 , 李德生指挥前沿部队着重打击进犯597.9高地的敌人 , 该高地除11号阵地外 , 已为志愿军恢复并逐步巩固 。 兵团遂决定将作战重点东移 , 恢复和巩固537.7高地北山阵地 。
为加强指挥 , 李德生派第三十一师副师长李长林直接参与537.7高地北山战斗 。 此战更为艰苦 , 因为南面高地的主峰为敌人占领 , 北山在敌人鼻子底下仅100余米 , 西面为敌占的597.9高地11号阵地火力控制 , 东面又受敌人注字洞南山火力侧射 , 这个阵地孤立突出 , 三面受敌 。 加之自敌占领了北山表面阵地后 , 昼夜突击 , 已构筑了比较坚固的野战工事 , 设置了铁丝网、地雷等大量障碍物 。 因此 , 反击537.7北山带有攻坚性质 。
经反复研究 , 李德生决定:第三十一师2个主力团协同作战 。 由第九十二团全力反击537.7北山 , 以第九十三团一部兵力 , 同时反击西侧的597.9高地11号阵地 , 牵制敌人 , 以保障第九十二团进攻时西侧的安全 。 第九十三团二、三营作预备队 。
让李德生兴奋的是 , 此次攻坚 , 得到了强大的炮火支援:我军除步兵部署外 , 将以50门榴弹炮轰击537.7高地 , 13门榴弹炮压制注字洞南山敌人火力 , 12门喀秋莎火箭炮施行两次齐放 。 在反击成功后 , 再以6个榴弹炮连 , 在阵地前组成1200米的固定封锁区 , 对敌反扑部队施以火力阻拦射击 。 以这样强大的火力 , 轰击一个小阵地 , 摧毁敌支援部队 , 在朝鲜战场上是空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