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大事件|大秦帝国元年: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三 )
那么什么是全新的面貌呢?首当其冲自然就是最高统治者的名号了 。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 言不顺则事不成 。 如果还是叫“秦王” , 试问天下百姓会怎么看这个秦国?你秦王征服了我们 , 所以我们就该屈服吗?我们有自己的王 , 所以又凭什么听从你秦王的命令呢?
因此提出一个能让天下人接受的名号 , 不仅仅是秦王嬴政自己的想法 , 也是当时天下局势的迫切要求 。
正如历史学家王子今在其著作《秦汉称谓研究》中所提到的:
(秦国)执掌管理天下的最高权力的“独天子一人” , 这一政治新局是与“皇帝”名号的确立相联系的 。
因此可以说 , 确立“皇帝”制度的背后所具有的意义是非凡的 , 并不是单纯下面人提出一个名号 , 然后大家觉得好就能用了 , 实际上提出的名号必须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才可以 。
然后再看关于“皇帝”制度确立的具体细节:
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 , 有地皇 , 有泰皇 , 泰皇最贵 。 ’臣等昧死上尊号 , 王为‘泰皇’ 。 命为‘制’ , 令为‘诏’ , 天子自称曰‘朕’ 。 ”《秦始皇本纪》
这里的“臣等” , 包括但不限于秦政权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等人 。 同时还要看到 , 当时除了秦臣外 , 也包括一些“博士”在内 。
因此这一次讨论帝制的御前会议 , 可以说是一场涉及人员非常广泛的大讨论 , 并且其中不仅仅有秦国人 , 还有其他各国有名望有学识的人 。
可见对于这次大讨论 , 秦王嬴政确实是非常重视的 。
虽然史书中对于这场讨论好像就是大家开了个会 , 然后就讨论出了结果 。 但实际上如此重大的会议 , 必然也是经历了一段比较漫长的时间 。
然后再看群臣们得出的结论:帝国最高领袖为“泰皇” , 同时对于“泰皇”的所有行为也都做出了相应的规范 , 比如“命”为“制” , “令”为“诏” , 自称则为“朕” 。
其实从“泰皇”名号中也能看出 , 在这场御前会议中 , 山东六国的力量也不容小觑 。 毕竟“泰皇”虽然又叫“人皇” , 但实际上隐约间还是直接指向“泰山”的 , 包括后来秦始皇嬴政去泰山封禅一样 , 都能说明当时天下对于“泰”这个字的巨大认可 。 所以明明是秦国的王 , 却被山东那些人硬是改为了东方的皇 , 可见当时御前会议中的讨论是有多么激烈 。
另外之前秦王嬴政的命令明确是“议帝号” , 然后群臣给出的最终结果却是“泰皇” , 几乎完全不考虑“帝”字 , 这真的就是巧合吗?还是说那些人确实是在故意在无视秦王嬴政的命令吗?
按理来说 , 山东的那些博士不谈“帝号”也就罢了 , 没理由秦国的重臣们也完全不提 。 但无论如何 , 最终的决定权都在秦王嬴政手中 , 所以尽管群臣给出了这么一个不甚满意的结果 , 好在秦王嬴政还能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
之后秦王嬴政可能也是考虑到“泰皇”象征山东六国地域 , 过于偏重六国而有损秦国 。 同时再结合之前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曾短暂的自称过“西帝” 。
文章图片
因此秦王嬴政便从“泰皇”和“西帝”中各取一字 , 然后结合起来便是“皇帝” 。 同时“泰”山在东方 , “西”自然是指的西方 , 因此秦王嬴政执意去掉“泰”和“西”两字 , 或许也是在试图消除东西各国的固有界限 。
当然在史书中自然是不会描绘的这么清楚了 , 而是直接记录了秦王嬴政的最终决定:
王曰:“去‘泰’ , 著‘皇’ , 采上古‘帝’位号 , 号曰‘皇帝’ 。 他如议 。 ”《秦始皇本纪》
如上记载 , 最终秦王嬴政选用“皇帝”称号 , 然后其他规制则一概保留 。
另外还要说的一件事就是 , 秦王嬴政除了将自己的称号修改为“皇帝”外 , 另外还提出了一个新的帝王名号: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 《秦始皇本纪》
- 星稀月暗|正史上的汉昭帝刘弗陵是个怎样的人?
- 生活中的风尘|历史上的兰陵王与民间流传有何不同?其母何人?引来种种猜测
- 夜光拖鞋1号|历史上的周瑜是雅量君子还是鸡肠小人?,谈笑间强掳灰飞烟灭
- 细梅说科技|第四名被自己举起的鼎砸死,第一名成神话人物,历史上五位大力士
- 孙瑶爱生活|安禄山回答完毕后,历史上又多1成语,唐玄宗询问安禄山武艺如何
- 趣看历史|开挂成为开国皇后,幸福一生,历史上最幸运的陪嫁丫环
- 慕容垂▲历史上慕容氏的辉煌王朝
- 世兴|齐湣王从打败强秦到国破身死,他到底是做了什么?,历史上死的最惨的君王
- 笑看世间情感|为何被列入《神仙传》?,他是历史上的真实宦官
- 「赵佗」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儿子走得比他还早,只能将皇位传给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