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他的死,我不敢看

【历史故事】他的死,我不敢看
文章图片
公元1664年 , 康熙三年 , 九月初七 , 杭州 。
瑟瑟秋风中 , 雷峰塔巍然耸立 , 钱塘江奔流不息 , 斜阳逐渐隐没于凤凰山头 。 一名头戴方巾 , 身穿葛布长衫的中年男人 , 在众兵勇的押送下 , 来到了弼教坊 。
“好山色!”他凄然一笑 。
有明一朝 , 弼教坊一直都是浙江按察使的办公驻地 。 因其堂前宽阔 , 明亡后 , 清廷将其改造为刑场 , 数十年间 , 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染血于此 。
据说每逢阴雨天 , 场上的青石板间隐约渗出斑斑血迹 , 呜咽之声依稀可辨 。
男人转过身 , 看到的是一众拖着金钱鼠尾的看客 , 而他还是一派大明儒生的装束 。
时光荏苒 , 一切恍如隔世 。
时辰已至 , 监斩官问他:“你可有遗言?”
他随口吟诵道:“我年适五九 , 复逢九月七 。 大厦已不支 , 成仁万事毕 。 ”
随后 , 刀光一闪 , 一道殷红的的弧线划过 。 几天后 , 华夏大地上都在流传着一句悲壮的口号:“煌言死而明亡!” 。
【历史故事】他的死,我不敢看
文章图片
他叫张煌言 , 号苍水 , 一介著述颇丰的传统文人 , 一名搅动了半壁江山的斗士 , 一个忠贞不屈的硬汉 。
帝国没了 , 他还坚持战斗了19年 , 这样的悲情英雄 , 永远值得被铭记 。
01
时光回到二十年前 , 即公元1644年 。
这一年对于全天下的人而言 , 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惊天变局 。 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挥师入京 , 崇祯帝自缢煤山 , 宁远总兵吴三桂献关请降 , 八旗铁骑入主中原,大明王朝276年的国祚就此终结 。
【历史故事】他的死,我不敢看
文章图片
摆在天下人面前的 , 只有三条路:做大明的忠臣?连皇帝都没了 , 如何效忠?做大清的顺民?那岂不是认贼作父?投靠大顺军?算了 , 那还不如做顺民!
几个月后 , 明朝遗臣拥立了宗室朱由崧在南京登基 , 改元弘光 。 这让无数心系故国的百姓 , 看到了新的希望 。
这其中就包括满腔热血的张煌言 。
其实 , 早在两年前 , 张煌言就预感到了危机将至 。 那一年 , 22岁的张煌言在南京参加乡试时 , 发现试卷上多出来一道时局策论题目 。 如果不是局势危急 , 以崇祯帝的偏执 , 怎么能容许儒生议论时政呢?
事实上 , 大明这艘破船确实已经到了千疮百孔的境地 。
关内 , 李自成横行各地一呼百应 , 关外 , 锦州失陷 , 蓟辽总督洪承畴兵败被俘 , 朝廷上下急得焦头烂额 , 这才临时抱佛脚 , 企图借助此次科考选拔几个文武全才 。
这样的科目 , 自然难不倒从小就是军事发烧友的张煌言 , 他不仅在策论时下笔千言 , 更是在骑射科目时 , 以三箭全中靶心的优异成绩 , 赢得全场的一致点赞 。
可惜的是 , 还没等张煌言大放异彩 , 帝国这艘破船就沉没了 。
1645年 , 清军大举南下 , 一路势如破竹 , 攻陷南京俘虏弘光帝 , 用血腥手段推行剃发易服的政策 。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
百万冤魂游荡于江南上空 , 处处弥漫着惨烈的气息 , 避居家乡宁波的张煌言突然意识到 , 该自己出场了 。
【历史故事】他的死,我不敢看
文章图片
尽管此时的他 , 只是个普通的举人 , 但只要他剃发降清 , 以他的学识在新朝登科及第 , 不过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
但为了历任先祖为之效忠的大明 , 为了那些惨遭清军屠戮的无辜百姓 , 他都必须站出来 。
既是为国 , 也是为家 。
25岁的张煌言 , 告别了年迈的父亲和新婚的妻子 , 踏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路 。
这一去 , 便是永远 。
02
1645年六月 , 杭州陷落 。 以刑部员外郎钱肃乐为首的义士们 , 举起了反清的大旗 , 一时声势浩大 。
前来投奔的张煌言向钱肃乐等人建议:“我等要反清复明 , 必须要拥立一位明朝皇室子弟 , 如此才能名正言顺 。 ”
众人深以为然 , 一番商议后 , 他们找到了天台县的鲁王朱以海 , 将其奉为监国 , 定都绍兴 。
【历史故事】他的死,我不敢看
文章图片
鲁以海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世孙 , 有了这块金字招牌 , 江浙一带的抗清义士纷纷来投 。
然而 , 由于明朝宗室的繁衍能力太强 , 各地的藩王多如牛毛 。 就在鲁王政权班底初见雏形时 , 东南沿海一带的的海盗头子郑芝龙拥护唐王朱聿键为帝 , 定都福州 , 改元隆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