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庵是大家熟悉的作家,他做过医生,当过出版社副总编辑,是周作人、张爱玲研究者。从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有《惜别》《周作人传》《神拳考》等代表作。40多年过去了,他终于对长篇小说“下手”了。
6月12日晚,止庵带着他的首部长篇小说《受命》做客西西弗书店·成都来福士广场店,与洁尘一起跟现场书友分享那个细节丰满、气韵生动的(上世纪)八十年代。
文章插图
活动现场
【止庵谈创作】
写作要回避网上已有的内容,一搜就有的东西写了也是落后信息
止庵从事创作至今,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现代文学研究者、书评人和随笔作家。毫无疑问,止庵知道什么是好的小说,也知道小说要怎样写才算是好的。
止庵认为,他属于读书能力强于写作能力的人,一看便知作者是不是偷懒了,作品哪些地方是否下功夫,或者能力够不够,他也是拿这副眼光来看自己,“我是我最严苛的读者”。
止庵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出版作品,就应该写网上没有的东西,就像过去有旅行攻略这种书,现在出版社已经不出这种书了,网上搜就行了,买的书全是落后信息,世界已经瞬息万变。“所以凡是网上有的东西,我们在写作时应该回避,因为网上不花钱,买你书还得花钱。第二,还要写在网络阅读上根本体验不到的东西。网络阅读很简单,就是获取信息,但深阅读在手机屏幕上是无法完成的。为什么网络之外我们还要读书?就是因为我们还需要有一种比较沉稳、比较缓慢、比较结实的体验。”
如今面世的《受命》,也是止庵最为看重的、构思了足足30年的一部小说。“写这部作品对我来说是非做不可,很多年都想做的事情。”止庵说,《惜别》和《受命》是他最想出版的两本书,写完人生大事就完成一部分了。
《受命》是一部致敬《史记?伍子胥列传》和《哈姆莱特》的作品,故事并不复杂,但一开篇就将读者带入一个紧张的悬念之中:一次诗歌朗诵会上,男女主人公不期而遇。因共同的爱好,开始了逛书店、谈文学的交往。但伴随着交往的不断深入,主角发现他的生活看似平静,实则临渊而立。
文章插图
止庵
我是个匠人,为了还原《受命》中当时的北京,我做了两年的资料查找工作
“我是一个匠人,为了把东西弄好,我可以不厌其烦,并不急着完成它,而是喜欢把一件事没完没了地去做。写这本书,我查了当时的报纸和地图,包括地名。”
为了真实还原1986年的北京街巷风物以及当时的社会氛围,止庵曾专门去图书馆逐日查阅了那几年的地方报纸,又找了些参考材料,如当年出的《北京街巷交通图》《北京城区街道图》《北京市街巷名称录》《实用北京街巷地图集》等,整整做了两年的资料查找功课。
采访人员看到,止庵在小说中针脚细密地还原了那个常被人们追念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依循小说中人物的脚步,乘坐107路、44路电车,读者可以穿行一个1986年前后的北京城:西长安街新华门对面的花墙还在,三元桥新建成不久,北京音乐厅还是个大基坑,都乐书屋新开业,《读书》《读者》杂志深受年轻人的追捧,胡同口有打双人床的木匠,也有推着平板车卖被套的小贩,冬储大白菜堆得像座小山,组合家具、泡泡纱床罩、世界名画挂历、蝴蝶牌缝纫机、凤凰牌自行车……可以说,这部小说复原了一张北京的旧地图。
《受命》相当一部分魅力来自于止庵所描写的大量普通生活细节。“在不超出人物关系与情节的前提下,希望为我生于斯长于斯亦将终老于斯的城市,为已经改变的往昔的生活,记录下一点什么。”基于这样的情感,呈现在《受命》中的北京,是清晰的,也是亲近的。
那个时代的平板车与电车、蜂窝煤与大白菜;传呼电话需要人喊,毛玻璃完全手工自制,出租车是新生交通工具,需要预约。物质生活的匮乏,显而易见。但就在这同时,意大利电影回顾展上有安东尼奥尼的电影,青艺剧场正上演布莱希特的话剧;墨西哥电影周、法国近代艺术展、十九世纪德国绘画展让人眼花缭乱;诗歌成为年轻人见面的必谈话题,不读书的人将被鄙弃;王府井新华书店、沙滩北大街的都乐书屋和后门桥头的燕京书店是当时的打卡胜地,《星星》《诗刊》是网红刊物,诗社是流行社团,大家蜂拥去看劳生柏作品国际巡回展,精神生活的饱满,毋庸置疑。止庵在小说这些繁密细节中,灌注的正是这段生活本身散发的气韵。
- 城市规划|北大考古学教授孙华:三星堆发现文字的可能性比较小
- 北大西洋|北极虾炒米粉
- 保安|26年前,那个火遍全国的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现在过得如何?
- 北大西洋|日式油醋汁加拿大北极虾
- 北大西洋|加拿大北极虾腊味煲仔饭
- 北大考古学教授孙华:一线考古一直是少数人的事情更多人将被需要去从事文物保护|名人堂·师说③| 文化
- 北大|陆步轩:北大毕业却当街卖猪肉,传言捐9亿给母校,如今咋样了
- 北大西洋|北极虾菠菜豆腐卷
- 北大西洋|#一口新年味,全家享佳味#过年就做这个加拿大北极虾菠菜豆腐卷
- 领航|北大师生同唱《领航》 共庆新春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