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夜场表演中的戏楼灯笼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延庆区西五里营村的清代戏楼系区级文保单位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一位参赛者正在进行抖空竹展示
关注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今天(12日)是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发布的非遗活动主题是“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在北京市延庆区,有一种以戏楼、亭台、楼阁等为模型的灯笼——戏楼灯笼,它所蕴含的风土人情,恰恰与非遗主题不谋而合。随着时代变迁,传统戏楼早已淡出百姓生活,但在延庆乡间,却常见手握戏楼灯笼的民间舞者活跃在高跷表演中。今年6月10日,延庆区永宁镇西关村村民时金亮获评“戏楼灯笼非遗传承人”,把戏楼灯笼这一“乡土明星”再一次带到了大众面前。
乡村高跷表演
戏楼灯笼成“夜场道具”
6月4日,星期五,时金亮载着6盏戏楼灯笼,驱车前往延庆镇新白庙村,参加一场民间组织的高跷会。随着天色暗淡,演员们开始绑高跷、换戏服,时金亮将戏楼灯笼放在私家车车顶,依次打开电源开关,色彩夸张的墙壁、金光熠熠的梁柱,舞台、帷幕、飞檐一应俱全,引来不少村民围观。“只要看见戏楼灯笼,便是我们西关高跷来了。”因为与众不同,每每说起西关高跷,时金亮都难掩内心的自豪感。
铿锵的锣鼓、舞蹈的戏人,高跷落地时发出的清脆撞击声回荡在广场上,一副“公子”扮相的时金亮,握着戏楼灯笼手舞足蹈、神采奕奕,和秀才、老翁、媒婆等滑稽角色往来逗舞、眉眼传情。北青报采访人员注意到,50多人的表演队伍中,有10多人手舞戏楼灯笼,灯笼样式以古戏楼为主,还伴有阁楼和城楼造型。在夜幕下,戏楼灯笼散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喜庆夺目。
时金亮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延庆高跷底蕴深厚,过去村村玩高跷,但随着时代变迁,耍高跷的人越来越少,好在“微信群”的出现,把延庆各地的高跷爱好者聚在一起,仅他加入的高跷群就有5个。大家除了自发组织表演,有的饭店开业还会邀请他们,一场“商演”下来,团队能收入一两千元甚至三五千元。但大家伙聚在一起,主要目的还是满足戏瘾,别的则无关紧要。
戏楼灯笼为高跷表演锦上添花,更让西关高跷独树一帜。时金亮祖居的永宁镇西关村,仍保留着70多人的高跷队,队员从17岁到70多岁不等,47岁的时金亮系中坚力量,他的父母、弟弟、妹妹、儿子也都会踩高跷。几乎每个周末,西关高跷都会在永宁城玉皇阁下豪放开演,浓郁的乡土氛围,远超延庆其他地区。
能扎出戏楼灯笼
却没见过真正的戏楼
能够成为非遗传承人,除了会踩高跷,还得会手艺。延庆高跷表演中的戏楼灯笼,大部分出自时金亮之手。在时金亮家中,各式戏楼、亭台、楼阁灯笼摆满桌面,色彩浓艳夸张,乡土气息浓厚。卷棚顶、歇山顶、勾连搭、四柱三间…… 戏楼灯笼虽不比仿真模型,却也做到了形神兼备,构建得颇有法度。而时金亮坦言,他从未见过真正的古戏楼,也没有图纸可以参考,这些都是老辈人传下来的造型。
戏楼灯笼所需材料并不复杂。包括高粱秆、折元宝用的金粉纸、五颜六色的绸布、三合板底托、LED灯。工具有剪刀、台钳、老虎钳、烙铁、锥子、锉刀、卷尺、乳胶等。制作起来先将高粱秆缠上金粉纸,扎出方形框架,贴上彩色绸布,做出戏楼墙壁,待四壁拼合起来,再扣上做好的屋顶,LED灯安装在底托上,底托最后与戏楼粘合,一盏灯笼就此完成。
灯笼越做越多岂不成了摆设?时金亮透露,高跷群里常有人找他买戏楼灯笼,根据灯笼的复杂程度,从240元、260元到300元不等,这些年陆续卖出百八十盏。但这并非时金亮的主业,他的本职工作是出租车驾驶员。制作戏楼灯笼的材料成本并不高。时金亮介绍,高粱秆长在自家农田,绸布是从做戏服的朋友那里寻的下脚料,最贵的LED灯不过10多元钱,而灯笼卖到两三百元,主要是工时费——做一盏戏楼灯笼需要3天,复杂的需要5天。就这样连玩、带做、带卖,虽然没法指望这个养家致富,但有这么多人喜欢,也让时金亮颇有成就感,同时督促他别荒废了手艺。
- 座谈会|《陈家镛传》北京首发 纪念中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诞辰百年
- 京话日报|呈现北京文化的历史横断面——夏晓虹谈《晚清北京的文化空间》
- 历史|呈现北京文化的历史横断面
- 教育部|北京出版集团与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孙勤|艺术家+文化地标《京·粹》展现北京魅力
- 北京冬奥会|文创IP重在深耕
- 演奏家|艺术家+文化地标 系列短视频《京·粹》展现北京魅力
- 主题活动|“北京消费季”下月启动,重点商圈主题活动等您来打卡
- 王家训|230余万海外网友看《京·粹》识北京,3大拍摄重点是魅力所在
- 北京京剧院|230余万海外网友看《京·粹》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