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智慧停车市场为什么跑不出 AI 独角兽?( 二 )


比如传统停车企业代表捷顺 , 2019年度年报中 , 捷顺智能硬件业务是其成立至今的主要收入来源 。 为应对互联网的正面攻击 , 补短板 , 成立子公司捷停车 , 主打服务系统 。 这也是整个智慧停车场的形态 , 平台及解决方案 , 以及智慧停车运营成为传统停车企业着力发展的新方向 。
作为市场主力 , 也被巨头看好 , 2018年 , 捷顺获蚂蚁金服2亿投资 , 同年 , 腾讯入股科拓 , 暗暗叫板 。
安防老牌企业 , 在视频识别、传感设备等硬件技术及可视化管理、门禁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独特 , 软硬件一体化产品能力不俗 , 行业解决方案能力、项目交付能力有目共睹 。 更重要的是 , 与地产、政府的长期合作 , B端渠道能力强大 , 也是业内强劲的竞争者 。
但安防企业并不直接与参与者争锋 , 他们的智慧停车更像是一种战略投入 , 主要作为智慧社区、智慧楼宇或者智慧商业的拓展延伸 , 意在全局 , 更多是培养如捷顺类的合作企业 。
打法模式上 , 传统厂商和安防企业由轻及重 , 重资产模式和生态搭建 。
通过铺设智能停车检测设备 , 实现停车场智能化和网络化 , 为C端车主提供实时车位资源、车位预订及无感支付的全程停车服务 。 同时为B端停车场提供智能化管理系统 , 实现停车场无人值守 , 提高停车场收益与效率 。
有智能的地方就少不了互联网企业 , 近年来 , 他们凭借互联网思维与模式横扫各大传统领域 , 智慧停车也不例外 。 其颠覆原有商业模式和经营模式 , 依靠资本力量、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和成熟的互联网运营模式在智慧停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 并通过收购、兼并、合作等方式扩张市场 。
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由轻及重 , 主打信息资源整合的轻资产模式 。 这类公司通常大市场小切入 , 因初期资金、团队和资源有限 , 没有停车场资源的互联网公司多选择从小方面切入 , 比如多以平台、APP入局 , 主打服务 。
“补贴”、“免费送设备”是互联网企业常用的营销手段 。 B端由于缺乏停车场资源 , 便通过免费设备、免费运营和免费维护等签约停车场 , C端善用营销 , 通过补贴获取用户、抢占用户心智 , 以此快速抢占市场 。
对外 , 整合停车场信息 , 打破信息孤岛 , 提高用户体验;对内 , 鼓励C端用户上传个人车位信息 , 对多方平台车位信息进行整合 , 提高平台数据能力 。 两个层面即提升了平台的信息库 , 也可有效引导用户引流 。
如此看来 , 各流派战将似乎都有自身独特壁垒护法 , 得以割据一方 , 并伺机占领更多地盘 。 现实中 , 智慧停车距离他们的美好想象有多远呢?
吃不下的一桌美食
如果只看停车领域的供需调研数据 , 这的确是个大而美的市场 。
在需求端:一线城市 , 小汽车与停车位的比例约为1:0.8 , 中小城市约为1∶0.5 , 而发达国家约为1∶1.3 。 中国的2.17亿汽车保有量下 , 保守估计现下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 。
在供给端:据前瞻网数据预计 , 未来几年 , 智慧停车市场规模将以20%左右的速度继续增加 , 并有望在2020年突破154亿元 , 未来潜在市场达万亿 。
数据有用 , 也无用 。 表面上 , 智慧停车的出现 , 不仅给车主带来福音 , 号称万亿规模的潜在市场 , 也吸引无数企业前来淘金 , 前有阿里加码 , 后有腾讯入局 , 2014年以来 , 有超200家企业参与其中 。
市场大、需求大 , 新旧玩家众多 , 但愣是6年也没有培养出一个AI独角兽 。
为什么玩不转?
目前的停车市场可以概括为:需求迫切、资源稀缺、市场广、难度大 , 关系复杂 。
首要原因是停车行业偏重的固有属性 , 重行业该有的特点它都有:规模大、资金投入高、投资周期长 。
规模大 , 重资产生态体系庞大 , 且产品集成和工程集成度不够 。
仅对停车场硬件智能改造就涉及地磁安装、车牌识别 , 高位视频 , ETC等新技术 , 而“停前”车位推送 , 需要整合停车数据资源 , “停后”反向寻车、后市场服务 , 也涉及无线通信、移动终端、GPS定位、GIS等技术 , 三者统筹需要设备与系统、软件和服务高度配合 。 加之实际改造中 , 不同停车场因具体环境差异多重因素使施工难度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