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 大河报采访人员 周斌
因为高中成绩不好,没有参加高考,18岁那年,畅杨杨就和同村年轻人一起,去了深圳的流水线工厂打工。在繁复的工作中,畅杨杨最大的快乐,就是在工作闲暇,拿起剪刀,做从小就喜欢的剪纸。
19岁那年,一次偶然的剪纸作品获奖机会,畅杨杨离开了深圳的流水线,回到老家,专职剪纸--这在当时所有人看来,是一条不知道将通向何方的路。
现在,如今已经30岁的畅杨杨,不但是孟津剪纸非遗传承人,还在家乡河南洛阳拥有了自己的剪纸店面,同时,在抖音也有24万追随他的粉丝。
通过抖音,他将剪纸艺术传递到了中国的每个角落,结识了全中国的剪纸爱好者,并带动了自己店铺的剪纸销售。也是通过抖音,他意识到: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非遗文化有了新的传承方式。
文章插图
【 非物质文化遗产|19岁从流水线工厂出走后,他成为了一名90后剪纸艺术家】19岁,从流水线“逃走”
对畅杨杨来说,命运轨迹的偏离,源自一次剪纸比赛。
18岁那年,放弃高考,畅杨杨跟随同村人到深圳打工。每天的工作是在流水线上给电子元器件安装电容、电阻,一个月三千块。“除了每天安装的东西、大小会有区别,其他都是一成不变的。永远没有兴奋或者开心的状态。”
为了打发时间,畅杨杨爱上了剪纸。下班时间,工友们经常结伴出门逛街、打游戏,他则一头钻回自己的六人宿舍,趴在床上,剪纸。
同乡觉得他“逗”,也会嘲笑他是女孩儿性格:“男孩子谁会剪这个东西?”但畅杨杨觉得,既然剪纸这件事情能让自己快乐,就不用去理会别人的看法,“反正我不影响别人,做自己的事情就行”。
文章插图
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搜索关于剪纸的信息时,看到了中国年俗剪纸大赛正在征集作品。畅杨杨决定参加,并花了一个月时间、每晚三四个小时,终于剪出了记录家乡民俗的作品《洛阳年俗--孟津篇》。
这个作品后来得了铜奖。在颁奖典礼现场,畅杨杨见到了100多位剪纸爱好者,其中不乏国家级的剪纸技艺传承人,作为当时最小的获奖者,在原本的生活轨迹之外,他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许多剪纸的阿姨,作为剪纸的非遗继承人,把剪纸变成了自己一辈子的事业。
畅杨杨开始问自己:“19岁的我,能不能向她们学习这样的一条路?”
他决定回老家。和父母商量未果,畅杨杨选择先回家乡县城找到了一份销售工作,工作之余,依旧在不停剪纸。再过两个月,他的另外一个作品获得中国“四花”剪纸金奖。这次,畅杨杨没有再迟疑,决定回到农村老家,专心剪纸。
“当时想着,既然家里有地,能种粮食,就肯定能活着”,畅杨杨说,“既然做别的事情我都不快乐,我就想着,不如去做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吧。”
当了一辈子的农民的父母不能理解:“你要是想学别的东西,我们支持,但要是你想剪纸,我们就不支持,这个东西不能吃、不能喝,只是老太太玩儿的东西,你做它做什么?”畅杨杨不吭声,在自己的房间里,只是闷头剪纸,剪累了,就去找村里的老太太们聊天、学习。
很久之后,畅杨杨才从妈妈口中听到了父母当时的担心。有时候,妈妈半夜起床,看到他房间的灯依然亮着,他正趴在桌上专心剪纸;饭点的时候,喊了很多遍没人回应,妈妈去他房间看,他还是在埋头剪纸。
文章插图
“有时候看着他,也挺心疼的,又担心他迷在里面,万一把自己剪成一个傻子、憨子怎么办?”妈妈说。
“那时候其实就是一个青春的梦想,非常纯粹,完全不会想着以后要卖钱,就是想着,我爱做这件事情,想提高自己”,畅杨杨说,“人在年龄小的时候,谁会管那么多?”
“原来会有人为我的作品付钱”
回到老家之后,畅杨杨除了想着不断提高自己的剪纸技艺之外,也会投稿到各个比赛。比赛获奖会有奖金,最高的金奖奖金是三千块,铜奖奖金是几百块。作品只入围时,没有奖金,只有证书。当时他一年能拿两三次奖金。
拿到不少奖项后,畅杨杨想到之前其他剪纸传承人告诉他的经验:每个地方的民俗不一样,剪纸的人不一样,剪出来的图案也不一样,可以向所在地区的文化部门申报非遗传承人。
在准备过程中,因为需要视频资料,他向当地媒体寻求帮助。没想到,他被当地报纸和电视台关注,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他的存在。
- 刘毅:塑造上海工业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IP”|M50弄堂计划 | 艺术
- 好强|菏泽市人大代表好强:立足本职,保护传承好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滑县:村里的非遗“守艺人”保护年画里的故事
- 非物质文化遗产|陈玉树《松风》5号获中国工美馆中国非遗馆永久收藏
- 文化遗产|杭州亚运会“小青盒”设计团队:力求还原三大世遗
- 非遗|202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将于3月在河南郑州举办
- 年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将于河南郑州举办
- 郑州|202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将于3月在河南郑州举办
- 文旅融合|安徽三大古城墙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Go! Shandong丨谷爱凌爱吃蜜三刀?来山东,管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