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知道雨后大鱼上浮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钓鱼:知道雨后大鱼上浮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文章图片
「」钓鱼:知道雨后大鱼上浮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文章图片
【「」钓鱼:知道雨后大鱼上浮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钓鱼:知道雨后大鱼上浮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垂钓之所以有魅力 , 相当部分的原因是因为鱼情的复杂多变 , 而不是执于一种情形 , 钓鱼人需不断对各因素做出分析、判断 , 以确定最佳垂钓方案 。 回到钓友的问题“雨后 , 大鱼为什么起伏 , 还会下竿吗?”为更准确、更全面回答这个问题 , 笔者结合野钓经验 , 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展开描述 , 具体如下 。
1、  辩证看待雨的起伏 , 多发生在晚春、夏季、初秋
2、  雨后大鱼起伏 , 是否扬竿需综合判断
辩证看待雨的起伏 , 多发生在晚春、夏季、初秋雨后大鱼起伏 , 有时间、季节上的规律 , 像深秋、早春 , 包括依然下雨的冬季 , 这三个时间段 , 本身水温处于低位 , 像笔者所在的山东、河北等地 , 即便是早春水温也多集中在0-10℃ , 而绝大多数淡水鱼的最适水温在15-30℃范围内 , 而降雨会进一步降低水体温度 , 同时三个时间段气压高 , 水体溶氧量相对丰富 , 所以鱼在趋温性的驱使下 , 会向水温略高的深水区或者水草处聚集、栖息 , 而少有离底上浮的情况 。
雨后大鱼上浮 , 更多发生在晚春、夏季、初秋这三个时间段 , 与上文描述的几个时间段恰好相反 , 这三个时间段水温整体偏高高 , 特别是夏季中午时分 , 水温能达到35℃ 。 再者气压也整体偏低 , 水体溶氧量也减少 。 所以晚春、夏季、初秋 , 水温、水体溶氧量对鱼情影响显著 。 钓鱼人通常选择在清晨、下午或者夜间扬竿 , 便是趁水温低、适宜 , 溶氧量相对丰富 , 此时鱼活性高 , 摄食较积极 , 鱼情较好的几率更大些 。
夏季雨后 , 严重抑制鱼活性、积极性两个关键因素得到极大改善 。 先说水温 , 下雨不仅低温的雨水汇入河流、湖泊 , 降低中上水层的温度 , 同时水体周围的环境温度也下降 , 水温适宜 , 对鱼而言 , 少了酷热的炙烤 , 自然活动变得积极 。 再说溶氧量 , 雨后气压高于雨前 , 同时雨水与水面碰撞、接触中也会汇入空气 , 所以水体溶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 因此雨后水温、溶氧量都利于鱼的活动 , 自然鱼会离底上浮 。 如果仔细观察水面 , 经常能看到大鱼在中上水层游动、翻腾而出现的水花、涟漪 。
雨后大鱼起伏 , 是否扬竿需综合判断夏季雨后大鱼上浮 , 是不是都适合扬竿垂钓呢?显然并不是 , 选需要结合降雨量、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
首先降雨量不大或者略小时 , 大鱼上浮 , 这时一般都能够扬竿垂钓 。 雨后不仅是水温下降、溶氧量丰富 , 还伴随着流水冲击而来的植物碎屑、藻类微生物等 , 鱼的摄食欲望高涨 , 因此选择好钓点 , 常能遇到较好的鱼情 。 值得注意的是 , 鱼离底上浮 , 如果再习惯性的钓底显然不合适 , 这时候更应钓离底或钓浮 。 但判断鱼群到底上浮多少 , 处于水体哪个位置 , 需要通过调整水线距离逐个尝试 , 直至鱼口的出现 。 夏季笔者雨后 , 多次在聊城徒骇河扬竿 , 有时窝点水面鱼星不断 , 但鱼口零星 , 这时果断调整垂钓水层 , 直至鱼口出现 , 特别连续几竿均匀鱼口时 , 基本可确定是鱼群所在的水层 。
但有些情况下 , 特别是水体深度不足时 , 鱼群很可能活跃在各个水层 , 建议此时采用飞铅钓法 。 通过上拉铅坠与8字环保证10-20公分的距离 , 延长了子线长度、扩摆动幅度 。 钩饵入水后 , 缓慢下落 , 在各个水层有较长的停滞时间 , 直至最后就位 。 整个过程动感十足 , 类似活跃在水中的小虫 , 很容易吸引各水层鱼群的捕食 , 从而实现中途截口 , 将鱼钓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