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汉字相比英语等表音文字有什么优点?

20世纪初 , 中国积贫积弱 , 仁人志士探寻落后的原因 , 寻找救国的道路时 , 一部分人将之归结为汉字 , 认为汉字太难导致中国教育不行 , 进而中国落后于西方 , 于是大文豪鲁迅就曾危言耸听地说过“汉字不灭 , 中国必亡”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人们愈发意识到了汉字的价值 , 对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性 。 其实 , 作为从上古唯一传承下来的表意文字 , 汉字能被使用至少3600年必然有其理由 , 有其独特的优点 。
那么 , 与英语等表音文字相比 , 汉字到底有什么优点呢?学者李守奎、王永昌在《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一书中指出:相比英语等表音文字 , 汉字一些独特的超语言功能 , 让汉字具有了别样的魅力与价值 。
【历史故事】汉字相比英语等表音文字有什么优点?
文章图片
在讲述汉字超语言功能之前 , 先看一看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
现代语言学的鼻祖索绪尔认为:“语言与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 , 后者唯一的存在理由是表现前者” , 犹如照片与本人的关系 。 因此 , 西方文字观点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 但这个观点适用于表音文字 , 却不适用于汉字 。 对于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 著名学者申小龙(见下图)有过一段论述:“首先汉字是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 , 而不是西方语言学理论所谓的“语言符号的符号 , 即口语的记录工具 。 汉字是一种独立的表意系统 , 它以行表意 , 与思维直接联系 , 直接反映思维的内部语言代码 , 而无需通过语音的间隔带 。 ”
也就是说 , 汉字从来都不是简单地表达语言 , 最简单的一个道理是古代文言文与口语之差别 , 因此可以说汉语是独立于汉语的另一个符号系统;同时 , 汉字以行表意 , 让汉字可以越过语言这一环节 , 比如不懂粤语、吴语的却可以和他们笔谈 。 正因有了这些特点 , 于是汉字才有了一些超语言的功能 , 比如以下三个:
【历史故事】汉字相比英语等表音文字有什么优点?
文章图片
首先 , 很多汉字读音有所改变 , 但字形意义却没有改变
语言是听觉的语音与意义的结合 , 表音文字在于记录语音 , 但语音随着时代变化而改变 , 其拼写、意义也会发生改变 , 所以如今普通英国人很难读懂莎士比亚的作品 。 与之不同的是 , 汉字是独立于汉语之外的一套符号系统 , 重在表意而非表音 , 即便汉字的读音改变了 , 但其字形、意义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 不妨碍人们继续使用汉字沟通 。
3000年前的甲骨文 , 如果让一个中学生去阅读 , 大概也能识别一些文字 , 读懂一些内容 。 即便中学生不认识某些文字 , 但通过字形构成 , 也能大概猜出其代表的意义 , 比如“猃、狟、獯、猀、猐、狌、犻、猭、猔”等文字 , 大概能猜出与兽类有关 。
同一个汉字 , 在不同方言区内的读音大不相同 , 古今读音也有所不同 , 但汉字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没有改变 。 因此 , 粤语、吴语、高淳话等虽然语音大不相同 , 彼此很难听懂对方说的话 , 但通过汉字却可以实现彼此的畅通交流 。
说到底 ,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 , 即便“读音”改变了 , 但“字形”依然可以表达含义 , 可以通过字形去了解其意义 。 与之相反的是 , 英文是“音义”的结合 , “读音”改变了之后 , 就难以了解其意义了 。
【历史故事】汉字相比英语等表音文字有什么优点?
文章图片
第二 , 汉字是历史文化的符号 , 每个汉字都反映了一段历史文化
艺术源于生活 , 汉字也源于生活 , 每一个汉字都与造字时代密切相关 , 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 , 汉字也会出现一些反映时代特征的变化 , 下面以“姜”与“德”为例:
甲骨文中的姜字 , 结构是上羊下女 , 本义是指女羌人 , 学者赵诚先生认为“像女子头上有羊角之形 , 指从羌族俘虏来的女俘” 。 由于甲骨文羌字起初是指男羌 , 并不是族群名称 , 因此羌人姓氏——姜姓应该是商朝后期才出现的 , 也就是说上古炎帝不太可能姓姜 。 在姜与羌的古今字形上 , 已经反映出了一段历史 。
类似的还有锯子 , 相传是鲁班发明了锯子 , 但甲骨文“我”、“刖”等字上 , 就有金属锯子的形状 , 这就说明锯子的历史至少已有3000年 。
【历史故事】汉字相比英语等表音文字有什么优点?
文章图片
甲骨文中的德字(见上图) , 由“彳”与“直”组成 , 其中“彳”代表行走 , “直”字像一只眼睛上面有一条直线 , 因此两者合一的意思是“行正、目正” 。 周代对“德”的标准有了更高要求 , 金文在下面又加了一个“心”字 , 于是德字意思就变成了“行正、目正、心正” 。 在德字古今字形上 , 反映出了古人对“德”的具体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