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清华大学的“灵魂性”人物是谁?

2011年5月24日 , 时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的钱颖一教授在“人文日新沙龙”上如此介绍道:“黄延复先生是老清华经济学系1950年入校的银行专科学生 , 所以他是我们经管学院的校友 。 黄先生毕业后留校任教 , 1978年以后 , 到校史研究室工作 。 他几十年如一日 , 研究清华校史 , 不少人都认为他是老清华校史研究‘第一人’ , 被媒体誉为清华传统精神的守护者 。 ”那么 , 在黄延复先生的眼中 , 老清华的大师与老清华的精神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且听钱颖一教授与黄延复先生的一番对话 。
【历史故事】清华大学的“灵魂性”人物是谁?
文章图片
2011年5月24日,钱颖一与清华校史研究专家黄延复(左)在
清华经管学院“人文日新沙龙”上对话
钱颖一:梅贻琦先生(1889—1962)、陈寅恪先生(1890—1969)和潘光旦先生(1899—1967)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 , 我发现你选的四位排序是与他们出生的年份顺序正好相同 。 梅贻琦先生是1889年出生 , 陈寅恪先生是1890年出生 , 潘光旦先生是1899年出生 , 都是上上世纪出生的人 。 另外特别有意思的是 , 这四位的学科背景都不一样 , 非常不同 , 跟清华的渊源也很不一样 。
梅贻琦先生是清华建校前的第一批庚子赔款留美学生 , 清华建校于1911年 , 但是从1909年开始选派学生去美国留学 , 他就是第一批 , 所以有时候也叫史前期的学生 , 他的专业是电机专业 , 他1916年就回清华执教 , 应该算是工科 , 是电机系 。
【历史故事】清华大学的“灵魂性”人物是谁?
文章图片
清华大学同仁合影
前排左起:潘光旦、罗家伦、梅贻琦、冯友兰、朱自清
后排左起:刘崇、浦薛凤、陈岱孙、顾毓、沈履
潘光旦先生是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 , 到美国学习社会学 , 1934年回清华任教 , 他的学科算是社会科学 。
而陈寅恪没有在清华读书 , 但是他在海外留学累计16年 , 从日本到欧洲又到美国 , 再回到欧洲 , 他是人文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 。 但是他没有拿过一个学位 , 他是1926年来到清华担任国学院的导师 , 所以他的领域算是人文 。
这四位哲人一位是工科 , 一位是理科 , 一位是社会科学 , 一位是人文学科 , 面是非常广 。 而且这四位都有在美国留学的背景 , 虽然学科领域不同 。
所以接下来我想先请黄先生简要概括一下这四位哲人 , 然后分别每一个人再进行探讨 。
1933年梅贻琦为第五届毕业同学年刊题词
黄延复:清华四哲 , 就是我叫的“灵魂性”人物 。 一个单位、一个国家、一个领域 , 按说都要有标志性的人物 。 过去有一个刘文典教授 , 他曾经提出一个问题 , 他说 , 中国的“灵魂”是谁?他说 , 外国都有 , 德国应该就是歌德 , 俄罗斯应该是托尔斯泰 , 他就问 , 那中国应该是谁?后来他找到没找到我不知道 , 但是这个问题启发了我 。 一个国家也好 , 一个领域也好 , 一个学校也好 , 我都想找一找 , 它的“灵魂”是谁?清华我认为梅校长就可以了 。 当年不是有一句话嘛:“当我们提到梅贻琦,那就是说清华 。 当我们提到清华,那就是说梅贻琦 。 梅贻琦就是清华的灵魂 。 ”现在我们这么说可能就不大恰当了 , 因为清华一百年了 , 不能就一个人 , 虽然我对他还是毕恭毕敬的 。 我觉得这四个人起码是老清华的灵魂 。
我认为对清华百年来讲 , 这四个人完全可以称作灵魂 。 老清华有这四个人 , 清华才会发展到现在 。 如果没有这四个人 , 或者缺了其中一个 , 清华的历史可能有不同的写法 。 所以对这四个人你们大家不要低估 , 包括我在内 , 还没有认识他们的价值 , 这是我的看法 。
我很欣赏的清华精神是这三点 。 第一 , 自强不息 , 厚德载物 。 做顶天立地的人 , 这是清华的精神 。 第二 , 独立之精神 , 自由之思想 。 这是陈寅恪先生的座右铭 。 陈寅恪就在《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说:“惟此独立之精神 , 自由之思想 , 历千万祀 , 与天壤而同久 , 共三光而永光 。 ”只要太阳不动 , 只要月亮还有光 , 只要星星还有 , 共三光而永光 。 这个“独立之精神 , 自由之思想” , “共三光而永光” , 我觉得这个既然是清华的 , 就应该是我们的精神 。
第三个 , 我们校歌唱的:东西文化 , 荟萃一堂 。 东西文化说得大点儿 , 就是古希腊和中国都是共通的 , 是这个高度的东西文化荟萃一堂 。 清华从建校开始就有这个精神 , 我说清华的精神是清华所固有的 , 清华的校训是经过一百年传下来的 , 清华自由、独立的精神 , 是流传下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