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吴可读:小臣争大计 , 一死博千秋
中国士大夫身上的那传统的家国情怀 , 有时真是让人感叹 , 他们长期浸润于儒家学说之中 , 受孔孟之道影响 , 以“武死战文死谏”乃报国忠君者的至高境界;当君臣关系恶化到有话不能好好说、有事不能细细谈的地步时 , 便会有人豁了出去 , 以命相搏 , 以期唤醒天听 。
自明末后 , 满人入关 , 这文人的气节在整体上便碎了一地 , 除个别如张苍水 , 陈子龙外 , 绝大多数是“闯来降闯 , 蛮来迎蛮” , 汉家衣冠在清人马蹄前跪成了一片 , 传统观念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
但是 , 尽管世风日下 , 人心不古 , 却依然有直臣不忘初心 , 胸怀天下 , 敢于挑战皇权 , 比如著名诤臣吴可读就是这样的人 , 但不得不承认 , 他的挑战过于惨烈 , 因为他采取的是“尸谏” 。
文章图片
吴可读 , 字柳堂 , 号冶樵 , 甘肃兰州人 , 道光年进士 , 累官至刑部主事 , 晋员外郎 , 后补河南道监察御史 , 因劾成禄降三级调用;复起为吏部主事 , 1879年以死谏慈禧为太皇太后而废垂帘听政殉国 。
从简介上看 , 要是从官阶上说 , 这吴可读实在是个小人物 , 主事一职 , 最多也就是个正六品官 , 上边侍郎尚书大学士一大堆的大官不发声 , 唯独这六品杂官以死相誎 , 很是奇怪 。
吴可读的先祖是浙江处州人 , 明初随扈肃庄王就藩而徙居兰州 , 世为耕读之家;吴可读身上那江南士子的基因应该是很强大的 , 他虽然身在西北 , 但完全是对“江南出相 , 西北出将”认知的一种颠覆 。
他的家学应该是非常好的 , 按他自己所言:“家谱自前明始迁祖以来 , 三百载椒房之亲 , 二百年耕读之家 , 十八代忠厚之泽 , 七十岁清白之身” , 虽少有出仕之记录 , 然诗书传家那肯定是必须的 。
文章图片
吴可读生性颖悟好学 , 记忆力超常 , 读书常过目成诵;并且能诗善文 , 下笔千言 , 一挥而就 , 他秀才和举人的功名都取得很是轻松 , 但悲催的是 , 这会试却久考不中 , 进士的声名于他来说 , 始终如水中月 , 镜中花 , 可望而不可及 。
其实 , 他久考不中是另有隐情的 , 原来 , 吴可读在京城赶考期间 , 迷上了一位叫翠花的姑娘 , 引为知己 , 遂将考试之事放轻了 , 每日沉湎于温柔乡中不能自拔 , 所以 , 还得了个外号叫“吴大嫖” 。
如此这般 , 凭那尘积寸厚的考篮肯定是考不上的 , 吴可读索性以在京读书作为托词 , 日日与翠花缠绵 , 直到千金散尽而深受妓家冷落才作罢 , 屈指算来 , 好时光已过八载 。
文章图片
没办法 , 在京城 , 没有银子是混不下去的 , 他只好同心爱之人泪别回乡 , 好在当时有个“大挑制度” , 于是 , 这吴可读便以大挑举人的身份 , 回到了家乡 , 旋即被任命为伏羌 , 也就是现在甘肃天水市下辖的甘谷县 , 当了县学训导 。
这里应该普及一下这所谓大挑制度 , 清早期因人才缺乏 , 所以规定考取举人即可担任知县;但到了乾隆年间 , 随着官吏队伍地逐步健全 , 清政府对入仕者的要求更为苛刻 , 非进士不能为官 。
但进士毕竟凤毛麟角 , 难以满足基层的实际需要 , 而闲处在家的举人也不断增加 , 久考不中也影响了他们参加科举的积极性 , 因此 , 必须要为落第举人找到一条上升的通道 。
文章图片
举人大挑制度 ,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 所谓大挑制度 , 就是在落第举人中选拔一批符合规定标准的人 , 授予知县、教谕等官职 。
不管怎么说 , 这吴可读是入仕了 , 他在甘谷被聘为朱圉书院山长 , 在书院讲学授徒 , 这一呆又过去了15年;道光三十年 , 由学生们为他凑集了路费 , 再赴京师会试 , 终于考中了进士 , 而此时的他已38岁了 。
正式入仕后 , 吴可读的仕途也还算可以 , 被授刑部主事 , 后来又晋升为员外郎 , 几经辗转 , 吴可读出任御史 , 掌谏诤之权 。
遇丁母忧 , 遂扶柩归兰 , 其间曾奉旨帮办甘肃团练 , 服阕 , 赴北京补原官 , 迁吏部郎中 , 又补河南道监察御史 , 却又因弹劾成禄降三级调用 。
- 【时尚一点】中国女人为了做好防晒能有多硬核?
- 【爱历史】民间故事:梦中梦到姐姐和看不清容貌的男人,一切都尘埃落定
- 【爱历史】明末清初周亮工书法册页《真意亭诗》
- 【游戏世界】有声书:星际屠宰场
- 【历史故事】李自成率领仁义之师,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 【爱历史】唐文宗李昂为什么被圈禁至死?真相是什么?
- 【历史故事】民间故事:武则天禁止杀生,御史想吃肉,地方官的接待大开眼界
- 【爱历史】闯王大军来到襄阳,百姓打开城门夹道欢迎!
- 【爱历史】商伟导读《东京梦华录》,探究北宋都城汴梁
- 【历史故事】关羽反对黄忠被封后将军,那么他心中谁是最佳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