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中,提高俄共能力非常必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 列宁研究了由自 , 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 对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发展 , 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 这是列宁提出均势理论的现实和时代条件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 列宁提出各过无产阶级、要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机会 , 加速本国资本主义统治的崩溃 。
各国政治和经济发展不平衡 , 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力量 , 和准备程度也不一样 , 所以社会主义革命 , 不能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 而只能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具备条件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得胜利 , 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一段时间内 , 将继续维持资产阶级掌权 , 或资本主义以前的国际状态 。
【爱历史】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中,提高俄共能力非常必要
文章图片
十月革命胜利后 , 英、法、美、日等帝国主义 , 为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 策划、组织俄国境内反革命武装 , 对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俄国 , 进行了五次大规模武装进攻 。
面对帝国主义各国 , 和国内反动分子的联合武装干涉 , 列宁当时仍寄希望于西方其他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 , 尽快行动起来发动革命并取得胜利 , 从而给俄国的苏维埃政权以支持 。
但列宁所期望的局势并没有出现 。 最终 , 苏俄军队在党和列宁的领导下 , 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 国内战争胜利以后 , 苏俄地位日益巩固 , 争取到了同资本主义列强并存的条件 , 苏维埃国家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共存共处的局面形成 , 国际上革命力量同反动势力之间 , 形成了一种力量平衡或均势 。
【爱历史】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中,提高俄共能力非常必要
文章图片
这种“均势”的直接表现 , 就是帝国主义国家已经不敢贸然发动 , 对苏维埃俄国的军事进攻了 。 即使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革命延迟爆发的情况下 , 无产阶级政权和苏维埃共和国也能生存下去 , 到这时 , 苏俄面临的国际形势就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
列宁主要从国际关系状态的角度来谈论均势 。 列宁认为 , 现在各帝国主义列强虽然痛恨苏俄并准备对苏俄发动进攻 , 但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团结越来越弱 , 他们越来越不能结成对抗苏俄的联盟 , 这使得他们不得以终放弃了进攻苏俄的打算 。
【爱历史】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中,提高俄共能力非常必要
文章图片
另一方面 , 在苏俄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 ,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越来越强烈 , 这些国家和地区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 这种情况下 , 帝国主义国家和苏俄之间任何一方 , 都没有处于绝对优势和控制全局的地位 , 在一段时间内谁也战胜不了谁 。 这是列宁所认为的均势产生的主要原因和主要表现 。
列宁在1921年还指出 , 目前苏俄所面临的国际形势 , 面临着一种极不稳定的均势 , 虽然这种情况极不稳定 , 但这至少能说明苏俄 , 能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中生存下去 , 从更宏观的意义上说 , 这是社会主义的苏俄与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的均势 。
列宁所谈论的均势主要指在国际关系中 , 各国的军事状况的一种均势 。 实际上 , 列宁的均势原则也是为了维护苏俄的独立 , 免受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而采取的一种外交上的武器 。
【爱历史】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中,提高俄共能力非常必要
文章图片
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 均势原则就是与它相对应的一种外交政策 , 世界各国在制定外交政策时都想压制其他国家 , 维护本国利益 , 尽量维持世界的相对稳定 , 在处理外交关系上的均势原则 , 可以说是各国指定外交政策的一种默契 。 这种政策在欧洲国家表现的更为明显 , 列宁的思想中也继承了欧洲的均势理论 。
十月革命胜利后 , 苏俄《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 , 就是列宁均势思想的一个胜利 。 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 , 在战争后期陷入背腹受敌的状态 , 想从东线抽身;刚刚成立的苏俄为了巩固新生政权 , 也有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强烈愿望 。
【爱历史】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中,提高俄共能力非常必要
文章图片
所以当苏俄想德国提出和谈请求时 , 德国很快就给予了肯定的回复 。 只是因为俄共(布)的一些领导人没有抓住有有利时机 , 才促使德国得寸进尺 。
列宁曾表示 , 必须要争取暂时的有利的时机 , 忍受牺牲和损失来达到目的 , 而苏俄的目的就是要在资本主义包围圈中 , 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欲 , 和托拉斯与托拉斯之间的相互敌视 , 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创造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