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心放
文章插图
与许多中外著名城市一样,山城重庆也有引以自傲的城市名片,虽然是民众自发推选且版本有N个,但传播面广影响力不可小觑。
(一)奇葩组合:火锅+粽子火锅是重庆城市名片每个版本都不可或缺的美食。令人拍案称奇的是,重庆粽子今年从众多食品中异军突起,与重庆城市名片之一的火锅携手闪亮登场:火锅粽子面世啦!
网络上的现场报道是这样的:
将去叶的粽子用筷子夹入翻滚的火锅汤汁里烫,让麻辣鲜香味包裹,然后起锅,在有重庆特色的麻辣蘸料中蘸食。
文章插图
粽子的咸甜味和火锅的麻辣鲜香味融合后,产生出一种新奇的味道,叫什么味道呢?让人说不清,道不明,反正逗人顾盼。犹如重庆特产“怪味胡豆”,不少人爱吃,但说不清是什么味。
今年端午粽子有了新吃法,火锅烫出了新高度,是件好事。
当然一千个品尝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评价嘛向灯的向火的都有。有的说,现在食品丰富,来个粽子就饱了,这种吃法太单调;有的说创新吃法美化生活,探索精神值得提倡……
文章插图
【 端午节|话说端午习俗:重庆的火锅遇上粽子会怎么样呢?】与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重庆人过端午节也要包粽子和吃粽子。
过去通常是用竹、蓼或青蒿的叶子包,改革开放以前的那些年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不高,一般老百姓的粽子只用白糯米来包,放点盐和胡椒粉调味,少数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家庭,会加上肉末和咸鸭蛋黄。
比较贫穷的农村家庭,有用绿豆和着糯米做粽子的。那时啊,粽子能蘸上白糖吃,是美的享受哦,因为长期以来购买包括白糖在内的副食品,除了需要钞票外,还需要号票,每年只有在几个节日定量供应少许。
文章插图
改革开放后,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材品种和口味多样化。粽子已成为四季都有供应的不可或缺的常用食品,除了传统的白糯米粽子外,还有咸火腿、腌肉、红枣泥、豆沙等多种馅子的粽子。
这么多品种的粽子如何分辨呢?就用包扎粽子的各色细线来区分。
现在除了散装称重出售外,还有多种规格的袋装、盒装粽子面市,方便市民家庭食用和作为馈赠礼品。
文章插图
(二)为啥如今重庆出现了奇葩的粽子吃法呢?追根溯源,这和重庆人的性格特点和本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
一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重庆移民活动多多。
如战国时期秦国的移民、东汉末年西晋时期的移民、北宋靖康年间的移民、元末的第一次“湖广填四川”移民、清初的第二次“湖广填四川”移民,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西迁陪都重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三线建设”、三峡工程移民。据史学家考证,最著名的一是明清大移民,现在很多重庆人都是那个时期移民的后辈。
文章插图
(重庆老照片)
二是在抗战时期全国各地的人流动到重庆。
简而言之,重庆社会的根基,加之重庆独特的地势、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重庆人吃苦耐劳,火辣外向,豪爽耿直的性格,在饮食方面具有青睐麻辣鲜香嫩烫的特点,且喜欢标新立异。
在此以前,味道独特的重庆小面、歌乐山三百梯上的辣子鸡、大南山“一鸡三吃”的泉水鸡……如今本文介绍重庆人粽子的新吃法,就是很好的说明。
文章插图
(民国时期的重庆)
重庆过端午节的另一个传统活动是赛龙舟,重庆的码头文化源远流长,解放前举办的龙舟大赛,大多由码头或船帮组织,龙舟的制作和命名很有特色,如木炭帮叫乌龙、酒帮叫白龙、米帮叫黄头……
改革开放以后,重庆一些地方也会在江河湖泊举办端午节龙舟大赛,通常的做法是当地乡镇搭台,企业唱戏,大多是扩大知名度,招商引资。
文章插图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 蔬菜沙拉|鲜虾蔬菜沙拉
- 皮厚肉|辣椒菜脯炒五花肉
- 搅拌均匀|菜脯炒鸡蛋
- 郁金香|老话说“香花卧室不养人”,这句话不能不信,太有依据
- 瑶柱|瑶柱蒸萝卜
- 腌豇豆|豇豆烧牛肋排
- 养生|诗词里的养生之道
- 阴消阳长|山药红枣卷
- 荞麦种|青未了|辛增:话说“年味"
- 中轴线|为啥要推动北京中轴线申遗?单霁翔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