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传体三国评传TB|决定三国最初形态,阳城争夺战背后的故事——袁氏家族内部和解猜想( 二 )


而所谓的辽东属国长史 , 就是朝廷委派负责管理辽东属国境内乌桓人的长官 , 但是这只是个副长官 。 据史料记载 , 属国境内的正长官被称作属国都尉 。
纪传体三国评传TB|决定三国最初形态,阳城争夺战背后的故事——袁氏家族内部和解猜想
文章图片
虽然公孙瓒只是个副长官 , 但是却拥有了兵权 , 应该就是在这一时期公孙瓒凭借着对乌桓人民的高压统治创下了“白马长史”的威名 , 并建立了一支称霸北方草原的 , 叫做“白马义从”直属部队 。
公元187年 , 也就是汉灵帝中平四年 , 正是以边章、韩遂为首的凉州羌乱如火如荼的时期 。 为了平定这场叛乱 , 当时负责平叛的后车骑将军张温错误的决定征调幽州辽东属国的三千乌桓突骑 , 并指定公孙瓒为“都督行事”带领这支部队前往凉州平叛 。
所谓“都督行事”应该就是暂时代理都督职务的意思 。
纪传体三国评传TB|决定三国最初形态,阳城争夺战背后的故事——袁氏家族内部和解猜想
文章图片
当公孙瓒带领这支部队走到蓟中的时候 , 由于朝廷拖欠粮饷过于严重 , 导致这些乌桓人出现逆反情绪并不断出现叛逃的现象 。 就在这个时候 , 一直得不到张温重用的前中山相张纯和前太山太守张举 , 决定联合乌桓丘力居等部起兵造反 。 这就是当时震惊天下的张纯张举之乱 。
这场动乱历时数年 , 波及到幽、冀、青、徐四州 , 导致北方连年征战 , 影响深远 。 虽然在公孙瓒的不断打击之下 , 这场动乱最终还是得到了控制 , 也成为了公孙瓒平步青云的跳板 。 但是却并没有得到完全有效的控制 。 据《三国志》记载 , 公孙瓒以平叛的军功受到朝廷的嘉奖 , 被封都亭侯 , 迁中郎将 , 并依然兼任属国长史的职务 。
纪传体三国评传TB|决定三国最初形态,阳城争夺战背后的故事——袁氏家族内部和解猜想
文章图片
个人猜测 , 公孙瓒当时应该是有志于幽州刺史位置的 , 但是朝廷认为一味的军事压制并不能彻底解决这场乌桓乱局 。 只有军事和恩德共同施加才是让乌桓人再次归附安定的最佳办法 。
于是朝廷就派遣了在北方少数民族中“恩信流著”的宗正刘虞担任幽州牧 , 来弥补公孙瓒在“恩德”方面的不足 。
纪传体三国评传TB|决定三国最初形态,阳城争夺战背后的故事——袁氏家族内部和解猜想
文章图片
但是这件事却让公孙瓒极为的不满 。 一方面“与胡相攻”一直都是他政治和经济利益的来源所在 。 可是刘虞一到任就要“罢诸屯兵” , 使得公孙瓒的个人利益受到直接损失 。 另一方面公孙瓒的个人情感上对乌桓人的仇视情绪非常的严重 , 这一点我在公孙瓒篇第二《志扫乌桓》有过系统的阐述 , 就是当年由于三千乌桓突骑的背反 , 导致其家族被屠灭的惨剧发生 。 原文标题是《内疚下的伤痕与志扫乌桓的誓言 , 辽西公孙家族不为人知的推论真相》 。
虽然这只能算是一种猜想 , 但是我依然相信 , 这正是公孙瓒“志埽灭乌桓”的根源正在于此 。
所以公孙瓒一直都并不配合刘虞的施恩政策 , 虽然表面上维系着刘虞下属的地位 , 但是凭借着自身的军事实力与存在 , 公孙瓒实际上掌控着右北平郡以东的幽州领土 , 造成了幽州境内《双王共治》的分裂局面 。
不过 , 由于刘虞的制约 , 毕竟还是让公孙瓒的发展陷入到停滞不前的状态 。
纪传体三国评传TB|决定三国最初形态,阳城争夺战背后的故事——袁氏家族内部和解猜想
文章图片
就这样 , 时间来到公元189年 , 也就是中平六年 。 在这一年里发生了两件影响东汉历史走向的大事 , 一个是汉灵帝驾崩 , 另一个就是董卓进京主政 。 由于董卓进京之后任意的撤换皇帝 , 引起朝廷中各个集团对利益分配的不满 , 于是在第二年 , 也就是公元190年(即初平元年)爆发了关东义军联盟讨伐董卓的战事 。
正是在这个时候 , 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瓒遂引兵入冀州 , 以讨卓为名 。 ”
也就是说公孙瓒在名义上是参加过讨伐董卓的义军联盟的 , 并且也的确引兵进入到了冀州 。 这是《三国演义》小说中将公孙瓒算作十八路诸侯之一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