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转坝摆摊到古镇开店,卖凉粉的呙(guo)嬢嬢生意越来越好|小康,安逸噻?| 王若晔
遂宁观察 高德芬 四川在线采访人员 王若晔 图片/视频 廖锦辉
“呙嬢嬢,再来两碗,多加点海椒,调料另外装,打包带走哈。”6月5日,周末,遂宁市船山区龙凤古镇街上很热闹。离古镇后门入口不远是呙春英开的凉粉店,她一边热情打着招呼,一边忙着准备凉粉。食客有些是熟人,吃一碗还要打包带走几份,有些从外地来慕名“打卡”。
一碗凉粉的准备从清晨5点开始。
天色渐晓,呙春英骑着电瓶车到店面。电瓶车上装着昨天下午做好的红薯粉、五谷杂粮粉。这是由传统石磨研磨后,再用细砂过滤三次而成,凉粉的细腻口感由此而来。
文章插图
到了店面,呙春英第一件事是烧热老柴灶,然后红薯粉兑水,搅拌成糊状后缓缓倒入锅中,一边小火慢煨,一边匀速搅拌。红薯粉渐熟,呙春英取出箩筐,将热红薯粉倾倒其中,待其慢慢冷却。
文章插图
凉粉调料需要功夫,10多种祖传秘制作料是呙凉粉色泽鲜亮、香辣爽口的保证。
早上7点,天亮了,呙春英做完准备工作,凉粉店的第一位客人来了。
文章插图
“洪亮晶莹,软糯香辣,安逸!”对食客来说,一碗凉粉是舌尖上的快乐,是童年的怀念,更是故乡的味道。
文章插图
1994年,呙春英拾起家传的凉粉制作手艺,挑着扁担走街串户卖起凉粉,吆喝声成为遂宁城南的一道移动风景。
2011年,龙凤古镇开门迎客,呙春英凉粉摊变成了古镇的一家店,凉粉的品种增加了,手艺还入选了遂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在好安逸嘛。以前挑着扁担赶场转坝,一天起早贪黑就卖七八十碗;现在有了自己的店面,古镇游客多了生意越来越好,碰到节假日一天卖八、九百碗。很多熟客说现在吃凉粉不用碰运气了,来到古镇就能吃到。”呙春英说。
文章插图
呙春英凉粉店对面是遂宁市的另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观音麻花。在整个龙凤古镇,80%都是像他们这样的本地人,选择就地创业开店。
“大家在古镇做得开心安逸。我们和古镇融合共生,古镇的修建打造,让我们传统手艺延续,让市民有地方找回故乡的味道。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能兼顾家庭。我们这些老本地人的手艺,也让古镇增添了些遂宁特色。”呙春英说。
“住上新房子,安逸噻!”
“在田坝上看电影,安逸噻!”
“老小区换新颜,安逸噻!”
“安逸噻”,这个四川人的口头禅,饱含满意、开心、舒服、赞赏、精彩等含义。脱贫奔康路上,越来越多的四川人过上小康生活,有的住进了人才公寓,有的通过直播带货有了新收入,有的将诗社开进了田园中……
在不同的人眼中,小康生活有着不一样的体现,但要用语言表达时,他们都想说一句:“小康,安逸噻!”
即日起,川观新闻推出《小康,安逸噻》系列融媒体报道,用镜头和故事展现四川21个市州普通人的小康故事,敬请关注。
策划:谭江琦 王怀
统筹:阮长安 孙琪
本期执行:王若晔 高德芬 廖锦辉 邓童童 甘翠
【从转坝摆摊到古镇开店,卖凉粉的呙(guo)嬢嬢生意越来越好|小康,安逸噻?| 王若晔】制图:甘翠
- 好做|晒武汉3口之家午餐,好吃又好做,花钱不多家人吃得香从不点外卖
- 宫乐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谈丨漫谈文物中的饮食文化:从钟鸣鼎食到人间烟火
- 黄晓丹|黄晓丹:至今为止,我对世界的理解从未超出童年时读过的那些书
- 剧本|从荷花雪糕、三千佳丽奶茶到剧本杀,文创产品让我们多了去博物馆的理由
- 胃肠道|从“真香”到“真痛”,桐乡一男子一天吃了37个汤圆,进医院了
- 二等人员|焦大也有辉煌岁月,他是从什么时候、因什么原因变成了二等人员?
- 满 堂:一篇散文:从落笔到收笔|周四写作课 | 散文
- 丁元英|丁元英为何从不与人计较,看了3遍《天道》,我才明白其中的原因
- 水笋烧五花肉|水笋烧五花肉
- 海报|海报观潮丨从奥运“冬”风,窥见文化“两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