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荷塘月色》,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不是不只有凤凰传奇?想一想学生时代要求背诵的课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是不是还让大家记忆犹新?提起朱自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若要再提起鲁迅,想必大家更不陌生了。这两个人可以说都是民国时期的大文豪,名气自然不必多说。
【 两地书|朱自清两进清华悼念朱安,却鲜少提及鲁迅,三观不合不必强求】两人一个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一个是清华大学教授,即使两人相差十几岁,但是交集应该也不会少,但是偏偏很少有两人的故事传出,甚至鲁迅先生葬礼的时候,社会各界人士都前去吊唁,却没有见到朱自清的身影,这就让人很意外,两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文章插图
不凡的渊源
鲁迅先生作为民国时期的“怼人达人”却没听说过他怼朱自清,而朱自清也很少提及鲁迅,不曾参加鲁迅先生的在葬礼,却两次进清华悼念鲁迅先生的原配夫人——朱安,这到底是为什么?
朱安是鲁迅先生的原配妻子,是被家人包办的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鲁迅先生对她也没有感情,两人成亲三天,鲁迅先生便去了日本留学,朱安在家照顾鲁迅先生的母亲。
后来鲁迅先生回国后与许广平在上海同居,并育有一子,但是始终没有与朱安离婚,因为他知道,朱安是那个封建时期的女人,如果她失去了名分,根本不可能自己存活下来,那个时代的女子,就是这般悲哀。
文章插图
而朱自清出生于1898年,比鲁迅先生小了17岁,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来一家迁居到扬州。对于朱自清频繁悼念朱安的事,很多外界学者挖到了背后的很多故事。
朱安是朱自清的远方姑妈。朱自清出生在江苏,鲁迅老家在浙江,自然朱安也在浙江,都不在一个省的两个人,在那个交通闭塞的年代怎么会有亲戚关系?
据记载,朱自清的祖籍是在浙江的,是一个官宦人家,后来也多是因为祖辈做官的缘故离开了浙江。而读过鲁迅小说的朋友都知道,鲁迅先生的家庭条件很不错,而能和鲁迅先生门当户对被父母指婚的朱安自然家庭条件也差不了。
文章插图
在《朱自清日记》中1936年9月6日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访鲁迅太太,借二十元……”这里的鲁迅太太自然不可能是许广平,而朱自清能开口向朱安借钱也可见两人关系并不一般。
而在朱自清留下的提及鲁迅先生不多的文字记载中,人们依然发现了端倪,朱自清对《两地书》评价很低,要知道《两地书》是许广平整理的,多半是她和鲁迅先生的书信琐事。而朱自清在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了对鲁迅先生冷落朱安的不满。
文章插图
不多的交集
而能被书面记录下来的,鲁迅先生和朱自清的交集也不多,仅仅三次见面而已。
第一次是在1936年的时候,朱自清去了上海,听到消息说鲁迅先生也到了上海,文学研究会的人准备请鲁迅先生吃饭,便也叫上朱自清。朱自清喜欢鲁迅先生的《呐喊》,能见到鲁迅先生他也是很开心的。
那天去的人很多,当地有名的文人作家都去了,就摆了两桌宴席,但是朱自清和鲁迅先生并没有坐在同一桌,而是和叶圣陶等人坐在了另一桌。
文章插图
根据朱自清的记载,那天鲁迅先生一桌聊得很开心,他们一桌聊得也很开心,但是两桌人的交流并不多,朱自清也没太听到鲁迅说了什么。
后两次见面是在北京,鲁迅先生的母亲去世,鲁迅先生去奔丧,当时朱自清已经在清华大学教书。同事们听闻鲁迅先生回到北京,就希望他能来清华大学做演讲,便让朱自清去请鲁迅先生。
那是在1932年的11月份,朱自清先后去了两次,一次是在24日上午,一次是在27日下午,但是鲁迅先生都没有去。
文章插图
后来在朱自清的学生吴组缃回忆起那件事,“朱先生满头汗,不住用手帕抹着说:‘他不肯来,大约他对清华印象不好……’”
在鲁迅先生那里碰了钉子,但是朱自清不是那种小气的人,也并没有就此怨恨鲁迅先生,而是和他保持着严肃的距离,彼此不往来罢了。
- 杜运燮|《西南联大现代诗钞》:一本书,一所名校,一个诗派
- 论文选|陆祖鹤书法论文选《书道之悟》出版
- 新书掠影|读书 | 社会史
- 黄丕烈|99岁版本目录学家,一辈子“泡”在图书馆,被誉为“古籍活字典”
- 燕子归来|《燕子归来》,法国知名作家维瓦斯再出书批西方抹黑新疆
- 全民阅读|黄骅: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黄骅”
- 盐运|四川自贡沿滩举办盐运文化书法作品展 50余件作品展现千年盐运文化
- 酸菜|“酸菜书记”的新年新打算
- 历史|呈现北京文化的历史横断面
- 孙庆伟|让大遗址成为社会共享的文明课堂(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