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鬼谷三国(5):王弼到底是因为啥,而成为了大牛?( 二 )


好比读了书,未必知其意。王弼把言、象、意,加以区别的思想是可取的。而且含有承认语言、概念(象)有表达思想的作用,有认识工具的意思。然而,他又把这区别夸大了,把言、象、意绝对对立了。甚至说:“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这就是说,要得意就得忘象,要得象就得忘言。因为语言本身不是象,象本身不是意。
这就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好比不读书而能知书理;过了河,就可把桥拆掉。这就是离开具体事物,离开多学多问,去把握万事万物的“道理”,显然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因为作为认识工具的语言,和反映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意识,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言与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如果离开语言,就无法对客观对象进行思考,也无法表达和交流思想,这样只能陷入直觉主义的泥坑。
2浪兄分析
王弼提出了象的概念,补充了体用言意的哲学概念。王弼把象变成了,承接实体的言表象,和虚无的意,本质的桥梁。他说言不能尽意,但可以通过言来理解象,再通过象来理解意,从而对周易卦象的意思,有了较通俗的比喻。对经典的理解,不能拘泥于文字表面,要忘记言的框架,才能知意的隐含。
比如,孙权说的犬子和关羽的虎女,我们现在,当然不会理解为,儿子是狗,女儿是虎,这只是一个象的比喻,来说明上位者孙权的谦虚,和关羽的盛气凌人。这些观点太厉害了,他所改变的不是经典的注解,而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可惜天妒英才24岁就去世了。
也更好的论证了,鬼谷子本篇中的,言象事比 ,以观其次 ,象者其事,比者其辞。
四、附上鬼谷子原文和翻译
【原文】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此。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注释】
1大化:天地万物的造化。
2无形:此指自然界和人世社会的基本规律。
3往:历史。
4来:未来之事。
5动静:代指世间的一切事件。虚实:代指世界上一切事物。
6事有反而得覆者:意指世上一切事理都可以反复推求。
【译文】
自古到今,天地自然、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都是与大道一同产生的。(大道无处不在,一以贯之)。我们可用大道去了解历史,可用大道去推求未来。可用大道去了解历史,用大道来了解今天。我们可以用大道去了解世界上这类、那类等一切事物。世上万事万物的道理,在今天找不到比证的,都可以从历史中获取。大道一体,古今一致,任何事物都可以反复地比证考察,这就是圣人的本意,我们万万不可忽略。
【原文】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事有比。既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若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置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
【注释】
1因:循,顺着。
2不合:前后矛盾。
3反:反问,反诘。
4应:应声。出:露出(真情)。
5象:形象。此指言辞中涉及到的事物形象。
6比:并列,类比。此指同类事物。
7次:后,后边。此指言辞背后隐藏的意图。
8无形:即上边所说的“静”、“己默”。
9钓语:用方法钓取人家隐藏不说出来的话。
10置:《尔雅释器》:“兔网谓之置。”即捕兔子的网。
11多张其会而司之:会,指兽常出没的地方。司,即伺。
12道:此指我们发出的反诘辞。
【译文】
就动静原理而论,别人在侃侃而谈,是动;我们静默听辞,是静。(别人动我们静,别人说我们听,正是以静制动)。可以顺着他的话,去探听其中的辞意。若发现了他言辞中前后矛盾的地方,马上反问他而探求他的真意。他必然在应声回答中露出真情。(只要我们静观静听),就可以体味出他言辞中包容的事物形象,就可以了解他谈的事物中涉及到的其他同类事物,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事物形象和同类事物去考察它们背后所隐藏的谈话者的意图。
象,这里是指言辞中事物的外在形貌。比,这里是指言辞中事物的同类事物。我们就这样用静默去探求别人言辞中的隐含意图,就好像用饵钓鱼一样,用静默和反诘去钓别人的言辞,通过钓得的言辞去判断他的决策,以掌握对方真情。又像多张网具等待猎兽那样,多用反诘语言去多方试探。一旦试探对了路,对方必然自己吐露真情,这就是网人真情的网啊!应常用这样的钓人方法去掌握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