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老子当年为何要西出函谷关,他出关后去了哪里?有4种说法

春秋战国时期 , 诸子百家相继登场 , 在文化上缔造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 。 诸子百家主要包括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纵横家、阴阳家 , 等等 。
这几个主要学说的创始人分别是老子、孔子、李悝、墨子、孙武、鬼谷子、邹衍 , 每一个人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智勇双全的文化大师 。
老子姓李名耳 , 字聃 , 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 , 出生于春秋末期诸侯国之一的陈国(今河南省东部一带 , 最后被楚国所灭)苦县 , 他之所以能成为学问大师 , 主要源于两大原因 。
【爱历史】老子当年为何要西出函谷关,他出关后去了哪里?有4种说法
文章图片
其一 , 老子自小天资聪慧 , 勤奋好学 , 勤于思考 , 凡事喜欢刨根问底 。
除了天赋很高之外 , 老子还有兴趣广泛的优势 。 他对遇到的学问无所不学 , 如 , 天文、文学、历史、地理、人伦、军事、政治、礼仪等 , 都会坚持学习 , 并且会很认真地向当时有学问的人虚心请教 。
【爱历史】老子当年为何要西出函谷关,他出关后去了哪里?有4种说法】其二 , 老子曾长期担任周王朝的守藏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和收藏馆馆长) , 有机会博览群书 。
周王朝的守藏室搜集和收藏了天下的文字、图书、典籍和档案 , 以及许多奇珍异宝 , 是当时最大的图书馆和收藏馆 。 老子在这里担任了20年的馆长 , 借助工作之便 , 他把所有书籍研读了一遍 , 给自己建立了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 。 正是这个经历 , 为他以后著书立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爱历史】老子当年为何要西出函谷关,他出关后去了哪里?有4种说法
文章图片
老子一生的学问、智慧和思想都凝注在5000多字的《道德经》里 。
《道德经》虽然字数不算多 , 却以博大精深、深奥晦涩著称于世 , 迄今为止 , 还没有任何人能完全理解透这本著作 , 并给出令人信服的注解 。
《道德经》全书共81章 , 以学术的角度来看 , 它是一本哲学书 , 用“辩证法”思想来解释宇宙万物的本质 , 并提出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 给许多人解决了精神上的困惑 。
若以世俗的眼光来审视 , 《道德经》则以“道和德”为纲领 , 讲述了修身之道、养生之道、用兵之道、治国之道 , 对社会方方面面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 不同职业和身份的人 , 都能从里边汲取自己需要的养分 。
【爱历史】老子当年为何要西出函谷关,他出关后去了哪里?有4种说法
文章图片
按理说 , 周王朝的图书馆馆长在当时是一个好差事 , 用现在的话来讲 , 属于典型的公务员 , 待遇和福利都不差 。
然而 , 老子在后来还是离开了这里 , 一路向西 , 走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境内) , 做自己的闲云野鹤去了 。
老子有美差不干 , 却任性辞去好工作 , 究竟是为了什么?关于这一点 , 史书记载 , 有两个原因 。
其一 , 老子看到周王朝(当时周敬王在位)越来越衰败 , 面对诸侯国争霸无力制止 , 任由战乱不断 , 礼乐崩坏 , 导致普通大众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 社会风气越来越差 。
为此 , 老子提出了一系列治国安民的主张 , 然而 , 他的才华得不到认可 , 没有人理睬他的建议 , 他只好离开这个伤心之地 。
【爱历史】老子当年为何要西出函谷关,他出关后去了哪里?有4种说法
文章图片
其二 , 周景王的庶长子王子姬朝 , 也叫王子朝 , 跟周景王的嫡长子王子姬猛 , 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大打出手 , 王子朝战败之后 , 将收藏馆里的许多奇珍异宝盗走 , 远走楚国躲避追杀 , 牵连了老子 。
老子恰好是收藏馆的管理者 , 也是楚国人 , 要说宝贝被盗跟老子无关也没有多少人会相信 。 因此 , 老子成为周王朝怀疑的重点对象 , 受到了通缉 , 他只好选择逃离这个是非之地 。
老子一路西行 , 来到函谷关附近时 , 守关的关令尹喜正好是老子的忠实粉丝 , 他对老子的才华和学问佩服得五体投地 , 听说老子要从这里出关自然非常高兴 。
当尹喜进一步得知老子要出关云游 , 觉得非常可惜 , 就打算留住老子 。
【爱历史】老子当年为何要西出函谷关,他出关后去了哪里?有4种说法
文章图片
史书这样记载:至关 , 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 , 强为我著书 。
意思是说 , 先生若想从这里出关去隐居不是不可以 , 不过得留下一部著作再走 。
正是尹喜这句软硬兼施的话 , 促成老子只用几天就完成了《道德经》的壮举 。 然后 , 老子就骑着大青牛悠然自得地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