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500万卖出祖传宝刀,专家表示失望,他:你们没资格指责我

大家好,我们的泽宇讲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引言: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唐朝诗人杜牧在游历古都时,写下了《赤壁》一诗,他偶然发现了一件沉埋泥地、锈迹斑斑的折断的战戟,竟未随时间而销蚀,他将它磨洗干净后辨认出这竟是前朝赤壁之战时所留下的兵器,一时感慨万千: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一件前朝遗物,勾起了诗人的万千思绪,留下了千古名篇。如果说历史是一幅宏大而繁复的画卷,那么历经雨雪风霜流传下来的一件件传奇宝物,便是画卷上的一笔一划,为我们勾勒出每一段历史真实存在过的印迹,触摸这一笔一划,仿佛能够感知到来自千百万年前的呼唤。
老汉500万卖出祖传宝刀,专家表示失望,他:你们没资格指责我
文章插图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有收藏文物的传统。古代的文物收藏多是属于权贵阶级或是文人的,皇帝尤甚,他们将历朝历代著名的宝物聚集起来,以彰显自己的地位与财富。随着现代文物保护的概念越发深入人心,文物不仅出现在各地博物馆,也有专门的文物艺术品市场,《鉴宝》《华豫之门》《天下宝藏》等节目的热播,也足以证明人们对于古玩文物收藏和鉴赏的兴趣。下面要讲的故事则是来自一位以500万高价卖出祖传宝刀的老汉,对于他的这一行为专家们纷纷表示很失望,老人却说,你们没有指责我的资格。
老汉500万卖出祖传宝刀,专家表示失望,他:你们没资格指责我
文章插图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为了争抢传世美玉“和氏璧”答应“以城易璧”的传奇故事,南宋时期,有为了传承金石文物,即使战乱逃亡也要随身携带的李清照赵明诚夫妇,每一件小小的文物的背后,都是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一件件的文物像一个个小小的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历史的一角,让史书里冰冷的文字变得生动而鲜活。老人的这一把祖传宝刀也不例外,据老人说自己祖上有一位是清朝皇帝的御前侍卫,这把刀也是来自这位清朝御前侍卫,由当时的皇宫御用匠人所打造。
老汉500万卖出祖传宝刀,专家表示失望,他:你们没资格指责我
文章插图
清朝的御前侍卫一职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御前侍卫制度诞生的,清朝后来的皇帝也沿袭了这一制度,御前侍卫可以在皇宫内活动,主要的职能就是加强皇宫内的警戒,随皇帝出行,保证皇帝的安全。这听起来有点类似现代保安一类的工作。但在清朝,皇帝的猜忌心很重,御前侍卫又需要携带着武器在皇帝身边保护皇帝的安全,因此不是随随便便的人能够担当,要历经层层选拔,不仅要以武功高强为标准,对身份背景也有很高的要求。事实上,清朝的许多名臣都担任过侍卫一职,比如明珠、隆科多、和珅等,著名的词人纳兰性德也曾担任御前侍卫一职。由此可见,这位老人的祖辈能成为御前侍卫,身份肯定不一般。
老汉500万卖出祖传宝刀,专家表示失望,他:你们没资格指责我
文章插图
既然是皇帝身边的贴身近臣,保护皇帝肯定需要的是一把极其锋利做工精美,兼具使用和美观的刀。据史书记载,御前侍卫所带的刀叫做绿鞘方头腰刀,值得一提的是,清朝人佩刀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他们一般将刀柄后置,这样的佩刀方式和他们的骑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通过老人手中的这把宝刀,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精巧的工艺,名贵的用材。它的刀柄是由纯金所制,历经数百年仍然闪烁着光辉,虽然刀身很薄但是却十分的锋利,上面的纹理依然清晰可见,还印刻着“宣统御赐”四个字,是把精美而难得的传世之刀。
老汉500万卖出祖传宝刀,专家表示失望,他:你们没资格指责我
文章插图
根据刀上的刻字可以发现这把刀是来自于宣统年间,那么又是如何流传至今的呢?老人讲述了他的故事为我们解开了谜团。原来,当年,这位御前侍卫离职以后便回到了老家,将这把刀奉为珍品,每每看着此刀,便回忆起往昔岁月,大概也会对子孙们讲起自己担任御前侍卫时的那些故事,因此祖祖辈辈们对这把刀也十分看重。于是这把宝刀经过代代相传,便留存到今日。这把经历了战火纷飞,又见证了历史巨变的刀,在今时今日还能完整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少不了老人祖祖辈辈做出的努力。
老汉500万卖出祖传宝刀,专家表示失望,他:你们没资格指责我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