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冰山之上,水面之下:千寻位置时空智能基础设施激发想象( 二 )


没有任何案例和经验可以参考的情况下 , 千寻位置组建了一支又懂互联网 , 又懂地球科学、空间科学、气象科学等技术的百人算法团队 。 从地基增强站的接收机、“潜龙”时空服务器、地基增强系统的软件算法 , 全部采用自研 。 并第一次把天上的卫星建立在云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基础上 , 满足高并发、高可靠、高可用、快速迭代等要求 。
但建设只是开始 , 最重要的还是要保证这张网可以全天候稳定运行 , 提供可用的服务 。
对此 , 千寻位置通过7x24小时全链路动态运维监控体系 , 实时监控到基站的运行状况 , 发生故障时 , 不仅可以依托跨省专线双备份、遍布全国专线及省级双汇聚双路由 , 保障客户的正常使用和应用 , 还可以通过覆盖全国的基站在故障区域内经过算法优化 , 来支撑定位数据的持续准确播发及服务的连续性 。
值得注意的是 , 系统全部使用国产设备、核心技术以及算法全部自主可控 , 数据显示 , 链路可靠性高达99.99% , 基站单站可用性高达99.9% , 平均无故障时间30万小时 。
而为了让北斗可以应用在更多地方 , 提供更加可靠稳定的服务 。 2018年千寻位置还发布“星地一体”高精度时空服务“天音计划” , 构建中国第一个具备自主知识产权、高标准高可用的星基增强服务 , 进一步增强服务的性能和覆盖范围 。
据介绍 , “星地一体”采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互联网双路播发 , 即便在通信网络覆盖不佳的地方 , 譬如在沙漠、海洋、高空等区域 , 也能够继续提供时空智能服务 。 目前“星地一体”的可用性达到99.99% , 连续性达到99.99% , 完好性指标达到10-7/小时 。
“千寻位置的定位其实就是时空基础设施提供商 , 因为只有基础设施足够完备 , 才能够生长出更多更新的北斗应用 。 ”
在陈金培看来 , 行业的应用发展的广泛性也决定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度 , 而千寻位置之所以会在过去几年投入大量精力来建设基础设施的原因在于 , 千寻位置已经涉足到很多的行业应用当中 , 也正是因为涉及到了足够多的场景 , 千寻位置才会构建了行业领先的、完整的时空智能基础设施支撑底座 。
而在这个月 , 千寻位置及众多合作伙伴打造的多款支持“星地一体”厘米级时空服务的终端产品将陆续上市 , 覆盖地理信息、电力巡检、精准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
正是在千寻位置这样的厂商努力之下 , 在刘经南院士看来 , 卫星导航系统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和变革之际 , 中国有望打造起“高、中、低轨卫星与地基增强系统相结合”的理想的时域和空域连续无缝的立体化时空基准服务系统 。
合作、创新 , 时空智能应用大规模落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