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发现的真理: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普遍过得更好

?我们总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过得更好 。 长久以来 , 人们一直在摸索走向成功的方法 , 并努力朝着这个方向经营自己的人生 。
过去人们认为多子多福 , 多生一个孩子 , 家庭中就会多出一份劳动力 , 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 。
然而心理学家研究后却发现 , 那些只生一个孩子的家庭普遍会过得更好 。 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一个人的人生分为8个阶段 。 这8个阶段包括婴儿期 , 也就是0至2岁这个时期 , 以及50岁以上的完全成熟时期 。
人到中年才发现的真理: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普遍过得更好
文章图片
其中在25岁至50岁这个阶段 , 人类的最大矛盾在于生育和自我专注所产生的冲突上 。 这个年龄段的我们大多已经成家立业 , 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
不仅要照顾自己年幼的孩子 , 还要维持父母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
独生子女需要独自承担这些责任 , 但至少他们没有心理上的困扰 。 与之相比 , 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则需要面临更多问题 。 比如谁来承担照顾父母的责任 , 或是在分配责任时如何划分几个孩子间的比重 。
一个出现在社会中的普遍现象便是 , 多子女家庭更容易出现赡养矛盾和纠纷 。 几个孩子即使有照顾父母的意识 , 也会因为赡养责任划分不明确而出现矛盾 , 最终互相推脱 , 没有人愿意承担责任 。
人到中年才发现的真理: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普遍过得更好
文章图片
多子女家庭中常常出现赡养不公正现象 。 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和能力都是不同的 , 在分配照顾父母的责任时 , 我们很难实现完全公正的平等 。 这就是俗话说的清官难断家务事 。 比如在一个家庭中 , 一个子女衣锦还乡 , 另一个子女则过得穷困潦倒 。
我们很难要求他们以同样的标准赡养老人 。 多子女家庭常常会因此发生争执 , 有人认为应该按照彼此的经济条件划分责任 , 也有的人认为应该考虑到每个家庭的工作强度 , 和家庭负担来确定责任 。
同时这些孩子都认为 , 其他兄弟姐妹也应该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 。 这种想法会使他们不断弱化自己的责任 , 希望其他人能够承担更多压力 。
此时家庭中那些没有能力的孩子 , 往往会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 , 认为生活条件优越的兄弟姐妹应该承担更多养育父母的责任 。
人到中年才发现的真理: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普遍过得更好
文章图片
独生子女家庭长大的孩子则不会拥有这种想法 , 他们会自然而然的认为养育父母是自己的责任 , 并尽自己所能为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 。 当然从父母的角度来看 , 多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育方式也是不同的 。
如果一对夫妻只有一个孩子 , 那么父母自然会将自己的所有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这个孩子身上 。
因为获得了父母的关爱和所有资源 , 这些孩子长大后适应能力更强 , 也更容易在社会上立足 。
有了父母的支持 , 独生子女也更容易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 相反那些多子女家庭长大的孩子 , 因为遭受了父母在养育孩子时的种种不公正待遇 , 反而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或性格上的缺陷 。 多子女家庭的经济负担也比较重 。
人到中年才发现的真理: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普遍过得更好
文章图片
父母常常将自己的重心放在赚钱养家上 , 对孩子的心理疏于照顾 。 拥有多个子女后 , 父母会不自觉地对两个孩子进行比较 , 有意无意的偏向某个自己更喜爱的孩子 。
这种不公正的家庭资源分配 , 更容易让子女间出现仇恨的情绪 。
这些从小缺少父母陪伴、没有安全感的孩子 , 甚至无法合理处理自己的家庭问题 , 更别说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照顾父母了 。 同时心理学家也指出 , 行为上出现的不适 , 以及心理上的不平衡 , 是十分容易让个体出现中年心理危机的 。
人到中年才发现的真理: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普遍过得更好
文章图片
一项社会学调查数据显示 , 那些经历过灰色中年的群体 , 在照顾父母和照顾家庭这件事情上 , 会出现非常明显的抵触情绪 。
这时他们常常会出现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 认为自己的人生已经无法改变 , 自己也不需要承担所谓的责任 。
这类人的老化情绪非常严重 , 哪怕仍然身强力壮 , 他们也会认为自己正在老去 , 没有能力完成许多事情 。 当然并不是所有多子女家庭都会过得非常凄惨 , 明星陈浩明就生育了4个孩子 。
他认为自己的工作性质特殊 , 长时间和妻子聚少离多 。 这些孩子可以代替自己陪伴妻子 , 让妻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 虽然这可能只是一种期盼 , 但我们可以在他身上看到 , 多子女家庭需要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