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戏曲电影一直以来都在尝试着自我突破,但却始终难改其“小众的沉迷”,在电影市场上也处于乏人问津的“弱势”状态。然而,正在上映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的成功破圈,让人看到了戏曲与电影也能够成功地融合在一起,为观众打开一个通往电影新世界的大门。
文章插图
从1905年的《定军山》开始,中国电影的起源跟戏曲就有密切关系。戏曲电影可谓是中国电影的独有现象,是中国气派和东方美学的天然代表。然而,戏曲与电影的结合一直以来缺少有效的方法,因为这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需要跨越——戏曲以表意为主,演员原地不动就能表现出挥鞭千里的动势;而电影讲究纪实,都挥鞭千里了,演员还在原地,那就是“bug”。所以,戏曲和电影根本是不同美学体系的艺术形式,如何成功地融合在一起?这个问题困扰了戏曲电影创作很多年。
之前,中国的戏曲片在电影化的方面还是相对保守,创作者在“打破传统”方面有颇多顾虑,一些优秀的戏曲剧目虽然被搬上大银幕,并通过多角度的电影拍摄方式呈现,然而,它的核心还是满足戏迷对传统戏曲的欣赏习惯与需要。这样一来,戏曲的原汁原味得到了保留,但却更像是在电影银幕上看舞台演出,没有达到“戏曲+电影”的叠加效果,想“破圈”吸引更多观众显然不太可能。
文章插图
而此次的《白蛇传·情》最大的成功,就是找到了将戏曲中的“虚拟”部分呈现出来的方法,而且能够与观众的理解和想象达成共识。《白蛇传·情》中,以宋代水墨的影像气韵与戏曲艺术形成一种默契,给电影注入了东方美学的唯美意境,将电影语言的优势尽情发挥,无论是荷叶罗裙、小桥轻舟、白雪飞花的婉约细节,还是袈裟结界、水漫金山、法杖威严的宏大动作场面,都演绎到极致,让观众见识到了古典戏韵的独特魅力,全然浸入其中。
《白蛇传·情》中,“真”的一面也被放大了。戏曲是真艺术,演员的唱念坐打难度极高,是穷毕生之努力才能达到的艺术境界。而《白蛇传·情》恰恰通过电影的方式,让戏曲演员的唱腔声韵、举手投足,都以写实的方式发挥出来。女主角曾小敏在电影里能文能武,跨越花旦、武旦和青衣三个行当,水袖风动,展现的是戏曲演员几十年积累的真功夫,那种行云流水的恢弘气势,让观众感受到一些商业动作大片所不能带来的“灵魂体验”。
文章插图
中国电影行进的方向上,不应该缺少戏曲电影的弦歌。中外戏剧史论专家谢柏梁曾经提到过一个数据,能够证明戏曲电影并不缺少观众——越剧《红楼梦》电影的受众,初步估计仅仅在1978年,观影人数就有12亿之多,迄今为止,这部电影的观众不低于20亿。而其他如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黄梅戏《天仙配》的电影观众,也都是以5亿、10亿为基本单位的。
如今,《白蛇传·情》凭借1347.6万的票房成为了中国影史戏曲类电影票房冠军,与这个头衔相比,它更重要的意义是帮助戏曲电影找到了通往观众的一条道路,找到了与年轻观众对话、沟通的方式。中国戏曲堪称是一座东方宝藏,然而,对于当下的很多年轻人来说,戏曲艺术的欣赏是有门槛的,理解也是有代沟的。而《白蛇传·情》在保留戏曲精髓、呈现优美唱腔的同时,焕发出了一种贯穿古今的新的生命活力。
中国还有那么多的经典戏曲,如果都能够找到合适的方式通过电影媒介进行再度创作,让古老的人文精神、珍贵的文化在大银幕上魅力重现,那将是国人莫大的幸福。
文/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 肖扬
【中国电影不应缺少戏曲的弦歌|非常道| 中国电影】编辑/崔巍
- 中国电影|专家点赞电影《你是我的一束光》:有情有力,温暖人心,致敬英雄
- 中国电影|电影《你是我的一束光》:以别样方式致敬脱贫攻坚英雄
- 冰墩墩|冰墩墩频频登上热搜,供不应求 文创产品怎样“圈粉”
- 信使报|“春节”中国电影周亮相罗马 中意民众共同过大年
- 中国文化|“春节”中国电影周亮相罗马 中意民众共同过大年
- 意大利人|“春节”中国电影周亮相罗马 中意民众共同过大年
- 流行病学|丹麦流行病学专家:科学问题不应政治化,一些西方媒体蓄意抹黑中国
- 中国电影|新片放眼瞧·《狙击手》│为什么说你可以相信张艺谋
- 对联|这种年货供不应求!国潮风劲吹
- 经营户|爆单!又一风口,商户24小时接单!这种年货供不应求,国潮风劲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