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7次修改报纸大样 临聘“特约评论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何成为“春风第一枝”|百年百篇

中央党校|7次修改报纸大样 临聘“特约评论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何成为“春风第一枝”|百年百篇
中央党校|7次修改报纸大样 临聘“特约评论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何成为“春风第一枝”|百年百篇
文章插图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李媛莉
在光明日报社的社史展厅里,陈列着7张报纸大样的改样稿,泛黄的纸页上,留有鲜艳的红笔圈改痕迹。
1978年5月11日,7次改样的内容见报——当天的《光明日报》头版,刊登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短短六千字,激荡四十余年。
文章后来被称为“春风第一枝”,以“政治宣言”的姿态,发出思想解放和时代转折的先声,掀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回头再看,这场讨论是党的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的里程碑事件,成为党和国家实现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影响和推动了解放思想的整个进程。
中央党校|7次修改报纸大样 临聘“特约评论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何成为“春风第一枝”|百年百篇
文章插图
这是刊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的《光明日报》和修改过的清样。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一个人的勇气
事情可以回溯到更早之前。粉碎“四人帮”后,社会思想依然普遍困惑,禁锢难以消除。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联合发表的一篇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中,提出了“两个凡是”论调。
“不可思议”,时任南京大学政治系教师的胡福明想了很久,决定批判它。“如果承认‘两个凡是’,那就意味着中国停滞不前、寸步难行,阻挠国家发展的根本问题就在这里。”
拿起笔来当“武器”,胡福明没跟任何人商量,“决定一个人写,文责自负,一人做事一人当”。
1977年5月,胡福明开始着笔。一边陪护妻子治病,一边在医院走廊的微弱灯光下,或蹲在地上,或趴在凳子上,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和《毛泽东选集》里,关于实践的理论论述一条条找出来参阅。
中央党校|7次修改报纸大样 临聘“特约评论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何成为“春风第一枝”|百年百篇
文章插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胡福明。图据央视新闻
前后修改三次,当年8月下旬,他完成了8000字的初稿,拟定标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当年9月初,胡福明把这篇文章寄给《光明日报》哲学组编辑王强华。
很长一段时间,此事杳无音信,胡福明的担忧更甚。“如果被当成反党、反毛泽东思想的‘反革命’,在当时的中国怕没有比这个罪名更大的了。”
直到四个月后的1978年1月,胡福明终于收到回信。来自王强华的亲笔信回复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要说什么,我们知道,要用,请胡福明再作些修改,“不要使人产生马列主义过时论的感觉”。里面还有登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两份报纸大样,时间注明“一九七八年一月十四日”。
此后,稿子反复修改多次。王强华也对文章提出“更贴近现实,更有战斗力”等新要求。
中央党校|7次修改报纸大样 临聘“特约评论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何成为“春风第一枝”|百年百篇
文章插图
2018年胡福明接受封面新闻专访。封面新闻资料图
一群人的战斗
1978年4月上旬,经过近3个月修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原定在《光明日报》哲学专刊第77期上发表。但《光明日报》新任总编辑杨西光看完这篇文章后,“觉得很重要,在副刊上发表分量不够,太可惜了,要作为重要文章放到第一版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