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好书·推荐|以图说史,展示上海近现代海派书法的发展变迁


展示|好书·推荐|以图说史,展示上海近现代海派书法的发展变迁
文章插图
《上海千年书法图史·近现代卷》
王琪森主编
白鹤 张信 张索 宣家鑫副主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上海千年书法图史》是上海千年书法发展史的全景呈现,具有文化建树意义及艺术文库效应。全书以图证史,以史载图,图史合一,图文并茂,力求严谨简练,条目精要,论述客观,探幽抉微,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全书分为四卷:古代卷(从史前至1840年)、近现代卷(1840年至1949年)、当代卷(1949年至今)、篆刻卷(从1082年至2018年)。
《上海千年书法图史》(近现代卷)是其中一卷。上海从1840年中国近代史开端至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迅速成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开放型城市。特别是从清末民初,崛起了以吴昌硕为领袖的海派书法家群体,如陈三立、陈宝琛、沈曾植、康有为、曾熙、李瑞清、张骞等,他们共同奠定了海派书法碑帖相融、古今兼容、多体共存的崭新格局,真正形成了海派书法的鼎盛期。《上海书法千年图史》(近现代卷)以图史的形式展示上海近现代书法的兴起、发展、演变、成就等,以纪年的方法介绍人物、纪事、社团、展览、教学等,从而以观澜索源、振叶寻根的理念,整体性、概要性、史学性、学术性、文献性地展示上海近现代书法的艺术成就、书学影响及历史地位。
海上书印 笔墨千秋
图史合一 抉微探幽
展示|好书·推荐|以图说史,展示上海近现代海派书法的发展变迁
文章插图
展示|好书·推荐|以图说史,展示上海近现代海派书法的发展变迁
文章插图
展示|好书·推荐|以图说史,展示上海近现代海派书法的发展变迁】|主编的话|
正是海派书法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古典书法史的终结,中国近代书法史的开端,这正是一个历史大背景与人文大环境大嬗变后所出现的大转折。唯其如此,与这种大转折相对应的是海派书法的艺术发展、笔墨呈现、流派谱系乃至社会效应也发生了具有近代史意义的大变化,与之相应的社团组织、展览举办、出版印刷、画廊笺庄、润格市场、教育授艺、文房笔业乃至收藏鉴赏、对外文化交流等全面兴盛,成为当时全国书法界的中兴之地。这正是一种文化艺术的繁荣而随之出现的物质化形态的人文昌盛与社会化层面的产业发展。
《上海千年书法图史》(近现代卷)的既定目标是以图史的形式展示上海近代书法的兴起、发展、演变、成就等。以纪年的方法介绍人物、纪事、社团、展览、教学等,从而以观澜索源、振叶寻根的理念,整体性、概要性、史学性、学术性、文献性地展示上海近现代书法的艺术成就、书学影响及历史地位。为此,本卷尽量采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最新的理论概念及最新的学术评述。如在“人物”中,对于吴昌硕,以往都认为他是1911年岁末定居上海,但据史料确切考证,他是1912年5月才定居上海的。1925年“五卅运动”暴发后,这位年届81岁的体弱多病的老人带头捐画以作声援,并写下长诗愤怒谴责殖民者的血腥暴行,这也是过去未曾提及的。在“纪事”中,摘录了大量有文献价值的历史资料,如早在宣统二年(1910)1月3日,集成图书公司就出版发行了《三希堂法帖》《诒晋斋法帖》《宝恽室法帖》《墨池堂法帖》等大部系列法帖,可见上海书法出版业之兴盛之气魄。在“社团”中,对“豫园书画善会”的组织功能与社团性质作了新的界定,即该会已具备了近代意义上的公益慈善组织机构的职能,并在运作机制上实行了组织化、契约化、程序化和公开化。在“画廊”中,则对近代上海众多的画廊进行了业界梳理和专业评判。在“润格”中,对海派书法家的润格作了不同类型的展示,从而凸显了海派书法家的经济形态与鬻书生涯。在“教育”中,则是第一次对上海的书法教育作了历史性的回顾,呈现了海派书法教育已打破了传统的私塾化、师徒式,引进了近代教育机制,在教学结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材使用等有了具体规定,并在清末的南洋公学(1896)及民国初年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2)等高等教育中,设立了书法科目。在“文房”中,对海派笔业、墨业及印泥作了行业化的介绍,如李鼎和笔庄、周虎臣笔庄、曹素功墨庄、胡开文墨业等,早在清代中期就到上海开设了专号。也正是海派书法的发展与鼎盛,才促进了海派笔业、墨业的兴盛,这是真正国粹化的艺术材料生产。在“收藏”中,对海派收藏的大家作了介绍与评述,如庞元济、吴湖帆、张葱玉、张大千、王季迁,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收藏家,不仅都藏有国宝级的珍品,而且均有研究著述,这是一段曾经被忽略的辉煌史。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掘、回顾了近代海派书法的对外展览交流,特别是1920年至1930年,由吴昌硕、王一亭主持的五次中日联合美术展,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名家之多、影响之深,使中日两国文化艺术交流达到了一个历史制高点。在“海派书法家作品评论”中,对海派书法名家的作品进行了言简意赅、精到客观的评论,以作历史的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