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母亲酗酒吸毒、带着儿子自杀,那个逆袭耶鲁的寒门青年说:美国梦里难有穷孩子( 三 )


在万斯动荡不安的童年里 , 周边的一切都“诱惑”着要他一起沉沦 , 这股力量是这样强大 , 几乎令人难以抵挡 。
“当时已经离悬崖不远了 , 只是自己并不知道 。 我高中的第一年都差点没顺利完成 , 平均绩点才2.1分 。
我不写家庭作业 , 不学习 , 而出勤率也非常糟糕 。 有时我会谎称自己生病了 , 而有时候我就是不去上学 。 ”
乡下男孩的救赎之路
在美国白人工人阶级 , 存在着两套不同的道德观念和社会压力 。
万斯的外祖父母所代表的是一种:老派、默默的忠诚、自力更生、勤奋努力 。 而万斯的母亲和周围社区越来越多的人所代表的则是另一种:消费主义、与世隔绝、愤怒、不信任他人 。
前者在逆境中仍有向上的希望 , 而后者抱怨社会、仇视富人 , 将自己的不思进取和懒惰成性包装为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压迫 。
图片来源自网络
如果说和妈妈在一起的生活 , 让万斯走向了自我毁灭的轨道 , 那么祖母就是那个挽起他的手 , 带他走向希望的人 。
感谢祖母 , 让我所看到的并不仅仅是我们社区最坏的一面 , 而我相信正是这救了我 。
只要我需要 , 那里总有一个安全的地方 , 总有一个深情的拥抱 。 可惜的是 , 我们邻居家的孩子们却没有 。
在妈妈被送进戒毒所之后 , 万斯和祖母一起度过的三年 , 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拯救了他 。
祖母相信教育的力量 , 她鼓励万斯努力学习 , 改变命运:“如果你想要那种可以在周末和家人一起度过的工作 , 你就得去上大学 , 然后有所成就” 。
在那种希望的驱使下 , 万斯努力学习 , 在学校的成绩稳步提升 , 并在SAT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
回望过去 , 万斯只记得那时候的自己很快乐 , 再也不害怕每天结束时的放学铃声 。 因为他知道自己下个月依旧有稳定的住处 , 那里有等待着他的祖母 , 没有来来往往的陌生人可以决定和影响自己的生活 , 而这份来源自安全感的快乐 , 成为了万斯转变人生的起点 。
万斯和祖母
高中毕业之后 , 万斯收到了俄亥俄州立大学和迈阿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 但对于这个贫苦的家庭来说 , 孩子上大学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 因此他决定先成为海军陆战队的一员 。
在军队的生活让万斯第一次与自己的家乡和家庭完全隔离开来 , 而这段经历让他对自己 , 以及自己所来自的文化体验良多 。
在米德尔敦那个没什么远大期望的世界里 , 家庭总是处于无休止的动荡 , 生活勒紧了每个人的喉咙 , 告诉你努力毫无用处 , 什么也改变不了 , 这也就是心理学家所提出的“习得性无助感” 。 而祖母的存在 , 让万斯避免了完全堕于这种情感 , 之后的军队生活更让他学会了找到希望 。
图片来源自网络
在部队里 , 他重新审视自己出身的文化 , 学会了理财 , 懂得了用头脑、而非暴力保护自己的家人 。
万斯替祖母购买了医疗保险 , 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是个保护者 , 而不是脆弱的被保护者 , 这种感知令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
军队归来之后 , 他回到了校园 , 为了支付学费 , 万斯不得不同时做两份兼职 , 直到因为身体过度缺乏营养一度住院 。 欠下一堆医药费账单之后 , 他找到了第三份工作 , 在普林斯顿评论做 SAT 的导师 。
虽然生活匆忙 , 很多时候他一天睡不到4个小时 , 但努力总是会有回报 。 2009年8月 , 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仅仅待了1年11个月后 , 万斯以最优异的成绩获双学位毕业 。
图片来源自网络
教育为人生的改变带来了希望 , 对人生非常乐观的态度让万斯与很多邻居的悲观心态形成鲜明对比 。
没多久 , 万斯收到了来自耶鲁大学法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 一开始他觉得欣喜又茫然 , 为高昂的学费担忧不已 , 但很快他发现 , 对于像自己这样来自于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来说 , 最贵的学校反而最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