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高晓松瘦了”登上了微博热搜。网友都调侃他的背影和吴亦凡一模一样,让人分不清楚。由此可见,高晓松的影响力之大。就是这样一位在音乐界、在文坛都举足轻重的人物,心里头有一位“神一样的存在”的偶像——王小波。
文章插图
王小波已经故去24年了,他就像梵高一样,活着的时候寂寂无名,死后才声名远扬。如今很多80后,90后甚至00后都把他封为偶像,粉上了他的“特立独行”。作家周国平也评价他为“世上智慧的人”。回顾王小波的一生,大概可以用“神话”二字概括,这也许是让高晓松表示“王小波在我心里是神一样的存在”的原因吧。
“小偷”王小波
王小波1952年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小时候的王小波就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孩子。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特别的,那就是长相——特别丑。
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在教育局任职,王小波妥妥地出身“高知家庭”,但他小时候却是个小偷,他偷过两样东西——吃的和书。
王小波父亲任教的校园里,种着一片枣树,等不到枣子熟了,王小波和哥哥就半夜三更偷跑出去摘青枣吃。别人自留地里种的萝卜,刚长到手指头粗细,也遭到过他们的“毒手”。偷东西吃这事在我们现在看来很难理解,尤其还是像王小波这么“饥不择食”的。但是结合王小波成长的背景,这事其实也怪不得他们。
文章插图
王小波幼年是在“大跃进”中成长起来的。当时天天宣传“亩产30万斤”,但现实却是能吃得越来越少。虽然王父是大学老师,但是家里孩子众多,再加上年迈的外婆。所以常常吃不饱饭,又正是小孩长身体的时候。饿急的时候,王小波还啃过铅笔。
比起大人们言之凿凿的高产论调,瘪掉的肚皮似乎更有说服力。所以王小波从小就对所谓的“权威”抱有怀疑态度。
除了偷吃的,王小波还偷书。13岁的时候,王父迫于紧张的政治气氛,把许多不合时宜的“禁书”统统锁在柜子里。哥哥忽悠王小波去撬锁偷书看,王小波没少挨父亲的揍,当然书也没少读。有回兄弟俩比赛读书,哥哥才读了一半,王小波已经看完全本。哥俩经过计算,认为王小波读书的速度是普通人的7倍。
父亲的“禁书”滋养了王小波的整个少年时代,或许也是这些书,铸就了王小波有趣的灵魂,开启了他后来的写作生涯。
文章插图
【 刘晓阳|高晓松:王小波在我心里是神一样的存在】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王小波16岁的时候,国家号召青年人要到祖国的广阔天地里去。大概是每个少年心里都藏着一个仗剑走天涯的侠客梦,王小波非要去3000多公里以外的云南。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总是有点大。等待王小波的“广阔天地”,只有插不完的秧。一米八几的王小波撅着屁股,以一种很奇怪的姿势在稻田里忙活一整天。
身体被禁锢的日子,王小波就让灵魂自由飞翔。不干活的时候,王小波顾不上洗手洗脚就上床看书。那本从北京带过来的《变形记》早就被翻烂了。当时下乡的知青,都用一张鲁迅著的书皮把自己的书包裹起来。但王小波运气有点背,遇上个连“鲁迅著”都不让看的军代表。王小波就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自己编的故事里把他想象成一头蠢驴。
有一段日子,王小波的工作是把猪粪运到山上去。本来以为这只是“小菜一碟”,干了三天之后,王小波差点把胆汁都吐出来了。后来他调侃:幸好猪没有思想,不然它们看到这些人拼尽全力,就是为了把它们的粪便运上山,铁定要笑死的!
后来因为患上了严重的黄疸型肝炎,王小波放弃了“解放全人类”的梦想,“丢盔弃甲”地逃回了北京。再后来,他又去过烟台牟平插队,挖过沟壕,当过老师。这段在别人看来灰暗的日子,他却笑称是自己的“黄金时代”。
文章插图
伯牙与子期,小波与晓阳
1978年,26岁的王小波顺利考取人民大学。面对学文还是学理的问题,王小波犯了难,这两科他都很擅长,也都喜欢。当时的王小波已经遇见了李银河,李银河鼓励他学文,甚至觉得他将来能拿诺贝尔文学奖。
但是王小波的父亲却不这样认为。尽管他自己就是搞逻辑学研究的,但他极力反对孩子们学文。王小波兄弟姊妹6个,只有他大哥学哲学,其余几个全部是理科。王父认为,如果不是嫌命长,尽量离意识形态远一点。
- 刘毅:塑造上海工业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IP”|M50弄堂计划 | 艺术
- 刘老爹|虾仁炒黄瓜
- 刘 铴:生命最后的呐喊(散文)|00后作品 | 弩之末
- 刘玉涛|龙口文学|上灯
- 芝罘|青未了|芝罘记忆
- 刘邦|《穷查理宝典》:有钱人总结出的3条干货,建议你收藏
- 刘海粟|中国美术馆三展齐开,看江山壮丽、国风有形、平凡不凡
- 刘云鹤|济南交警版24节气,与你共赏春夏秋冬
- 油画|散打与油画的奇妙碰撞:李伯清与刘正兴的“耿直友情”
- 无水|自制无水小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