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唐丰陵西乳阙遗址发掘 发现代表皇帝身份的三出阙结构

大家好,我们的小楠姐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唐丰陵陵园遗址发掘获得重要成果:发现了陵园西乳阙的三出阙结构。这一礼制建筑建构,清楚地代表着陵墓主人的皇帝身份。
张博|唐丰陵西乳阙遗址发掘 发现代表皇帝身份的三出阙结构
文章插图
唐丰陵陵山唐顺宗其人当太子25年做皇帝仅186天 推行永贞革新被逼退位唐丰陵位于富平县曹村镇北侧的金瓮山之阳,是唐代第十位皇帝唐顺宗李诵的陵墓。唐顺宗李诵(761-806),父亲是唐德宗李适,祖父是唐代宗李豫,曾祖父是唐肃宗李亨,高祖父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唐朝皇帝中,他是特征鲜明的一位:他位居储君时间最长。以长子身份被立为皇太子,由于父亲德宗在位时间长,他做太子的时间长达25年。但无论当皇帝还是太上皇,时间都非常短。他只做了186天皇帝,甚至都没有以皇帝身份过个新年。退位后,做了五个月太上皇就去世了。尽管在位时间很短,却推行了“永贞革新”。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即位后,他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改革。和刘禹锡、柳宗元等人一起,形成了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势力集团。他们维护统一,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积极推行革新,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最终被宦官俱文珍等人逼迫退位,永贞革新宣告失败。他的一生宠辱不惊。他接受了祖父代宗皇帝的才人成为自己的妃子,还是把自己的亲生儿子送给父亲作儿子。无论是身为皇太子时的深藏不露,还是登基后的革除时弊;无论是面对父皇对舒王李谊的偏心,还是儿子对自己的进逼;无论是宦官强求他选立储君,还是逼他退位;无论是位居九五,还是成为太上皇,他都是随遇而安,几乎看不出他曾有过怎样的争强好胜。[page]
张博|唐丰陵西乳阙遗址发掘 发现代表皇帝身份的三出阙结构
张博|唐丰陵西乳阙遗址发掘 发现代表皇帝身份的三出阙结构
文章插图
西乳阙遗址2012年考古调查两乳阙东西相距128米 地面以下部分保存尚好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唐丰陵考古队张博介绍,作为唐陵大遗址保护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2012年对丰陵陵园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和勘探。陵园整体上略呈近方形,南北长1230~1307米,东西宽1020~1455米。两乳阙东西相距128米,地面以下部分保存尚好。下宫平面呈长方形,除西面墙址破坏无存外,其余三面墙址保存较好。其南北长约290米,现东西宽约233米。在下宫南门外的台地上发现建筑基址1处。什么叫乳阙?什么叫下宫?张博介绍,帝陵陵园一般有两道大门,都在陵园的南侧。第一道大门一般在距离陵山1.5到2公里处,其建筑在唐代叫“台”,宋代时叫“鹊台”;乳阙则是帝陵的第二道大门,是高台式建筑,一般由东西两部分构成。进入乳阙之后,就标志进入了陵园的核心区域。再往北走就是神道石刻,过了神道石刻就是陵山禁地。下宫则是唐宋时期帝王陵的附属建筑。下宫在主陵的西南方位,是守陵人包括陵署官员、军士、宫人进行祭祀等活动的场所,也是谒陵的帝王进入陵区后的休憩准备之处,一般都是一组大的建筑群。
张博|唐丰陵西乳阙遗址发掘 发现代表皇帝身份的三出阙结构
文章插图
下宫南侧建筑遗址最新考古发现西乳阙遗址发掘 发现代表皇帝身份的三出阙结构201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陵园的西乳阙遗址和下宫南侧建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还对陵园石刻进行了调查和清理。西乳阙遗址位于南神道石柱以南690米处,整体为夯土结构,其南侧被生产路破坏,北侧大部保存完好,残存高度1.25~1.75米。夯土台基平面呈梯形,表面以条砖包砌,台基四周有砖铺散水。夯土台基东西长22米,南北残宽11.8米。其上阙体为三出阙结构,东西长21.5,残宽11.2~9.2米。夯土台基周围包砖厚约0.45米,砖铺散水宽约0.78米。张博介绍,三出阙是阙的一种形制,也叫子母阙,是一个整体,但分成了三段,渐渐收窄,有两个拐角。这是人为划分出来的礼制建筑,三个阙代表最高等级是皇帝专用;两个阙就是太子用;一个阙就是高级官员用。一般的老百姓是不能用阙的。这次发现三出阙结构,清楚地代表着陵墓主人的皇帝身份。“这个乳阙规模比较大,形制都是皇帝专用。现在高度不到两米,原来的高度达五六米,若算上上面的建筑高度达七八米。”下宫南侧建筑遗址位于下宫南门外50米处,为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门屋结构,其东西长12.9、南北残宽8.6米。目前清理出门道、踩踏面、柱础、墙址等建筑结构,部分墙体保存有白灰墙面,上有红色线条。基址周围有砖铺散水,宽约0.75~0.9米。张博介绍,下宫南侧建筑是第一次在唐陵陵园发现的此类建筑,与下宫南门之间有道路相通。其性质及其与下宫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探讨。从考古发掘来看,是一个门址。考古人员在西乳阙及下宫南侧建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建筑材料,有板瓦、筒瓦、莲花瓦当、鸱吻、条砖、方砖等,还有一些陶器及瓷器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