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杂谈|500年前是倭寇的噩梦,可惜被自己人抛弃,明朝巨型坦克

坦克是当代陆军不可缺少的主力武器 , 最早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坦克拥有超高的装甲以及强大的火力 , 是陆军进行机械化作战的重要支撑点 。 然而 , 有历史学家发现 , 其实早在中国500年前的明朝 , 就已经出现了“坦克”的影子 , 其设计原理跟现代坦克如出一辙 。
历史大杂谈|500年前是倭寇的噩梦,可惜被自己人抛弃,明朝巨型坦克
文章图片
在明神宗年间 , 中国古代著名的兵器装甲郭登制造了一种怪异且庞大的战争机器 , 名字叫做“偏厢车” 。 “偏厢车”约4米长 , 3米宽 , 高度为2.3米 , 内部可分为三层 。 偏厢车的外壳为坚硬的木质材料 , 有的外壳还覆盖铁皮 , 异常坚固 。 一台“偏厢车”内部可以搭载约20名士兵 , 内部还可以携带粮食防具和武器弹药等 , 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移动堡垒 。
历史大杂谈|500年前是倭寇的噩梦,可惜被自己人抛弃,明朝巨型坦克
文章图片
在火力配置上 , “偏厢车”的三层位置都有专门的火力点 , 比如火铳 , 一辆偏厢车最底部一层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各有5支火铳 , 加起来达到了20支 , 火力非常惊人 。 第三层则是火炮台 , 偏厢车的第三层可以装载六七门火炮 , 可以覆盖周围数百米的射程 , 配合火铳的防御 , 没有任何敌人有机会接近“偏厢车” 。 第二层则为弹药仓 , 可以供底层和第三层的士兵使用 , 而且处于相对安全的位置 。
历史大杂谈|500年前是倭寇的噩梦,可惜被自己人抛弃,明朝巨型坦克
文章图片
如果说比较不足的一点 , 那应该是“偏厢车”的动力系统了 。 在蒸汽时代还未到来的时候 , 偏厢车采用的动力方式依然是人力推动 , 需要士兵们轮流推动偏厢车前进 , 而偏厢车在装载如此多兵员和装备的情况下 , 其重量过于沉重 , 影响了偏厢车的行驶速度 ,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 偏厢车大部分情况下只能用于防守 , 不能在进攻的时候使用 , 而且在一些地形崎岖的位置也不利于“偏厢车”的行进 。
【历史大杂谈|500年前是倭寇的噩梦,可惜被自己人抛弃,明朝巨型坦克】然而在明朝那个时候 , 有这样的兵器已经相当不简单了 。 “偏厢车”本来是郭登建造后用于在北方防御游牧民族的 , 在东南沿海地区抗击倭寇的战斗中也发挥了奇效 。 在戚家军还未形成足够战斗力的时候 , “偏厢车”成为了当时抗倭军民使用的神兵利器 。 这种巨大无比的战车给倭寇心理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 而且火力凶猛 。 倭寇毫无还手之力 , 对中国东南沿海的进犯也开始减少了 。
历史大杂谈|500年前是倭寇的噩梦,可惜被自己人抛弃,明朝巨型坦克
文章图片
明朝以后 , 清朝的乾隆和嘉庆年间也造过类似的“偏厢车” , 但基本都是照搬古代设计 , 没有什么新的改进 。 一辆“偏厢车”的重量达到了600斤 , 其重量以及原有的缺点大大影响了清朝对“偏厢车”的信心 , 后来 , “偏厢车”就彻底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了 。
实际上 , 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 , 对火器的使用也可追溯到宋朝时期 , 在元朝时拥有了大量的火铳和突火炮 , 为蒙古骑兵的西征发挥了重大作用 , 但由于思想方面的保守 , 中国火器的研究发展在清朝彻底断代 , 以致于后来遭到西方坚船利炮的侵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