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为何苏联损失整个方面军没事,德国损失一个集团军就断了东线脊梁?( 二 )



但德国人一个集团军被全歼则是很难承受之重 , 并且第6集团军(原第10集团军)自波兰战役起 , 就是德军地面部队的主力和精锐 , 由希特勒的爱将赖歇瑙统率 。 1942年德军在实施“蓝色计划”的战役编成中 , 拥有A、B两个集团军群共三个野战集团军、两个装甲集群和三个仆从国集团军 , 经过调整后的德军南线作战序列是:
【『斯大林格勒』为何苏联损失整个方面军没事,德国损失一个集团军就断了东线脊梁?】巷战中的德军
A集团军群由陆军元帅李斯特元帅指挥 , 下辖克莱斯特上将的第1装甲集团军和鲁夫上将的第17集团军 , 目标是攻占高加索地区;B集团军群由陆军元帅包克元帅 , 下辖霍特上将的第4装甲集团军、魏克斯上将的第2集团军和保卢斯上将的第6集团军 , 战役目标是攻取斯大林格勒 。 在两个集团军群的后方 , 掩护侧翼的二线兵团是匈牙利第2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 , 战斗力就是渣渣 。

不难看出 , 第6集团军是整个南线德军的核心部队 , 一旦该部被歼 , 则德军在这个战役方向上几乎等于被抽断了脊梁 。 更重要的是 ,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一场广袤战场上的大规模的会战 , 而不仅仅爆发于斯大林格勒城市及周边 , 在整个会战中德军和仆从国军队共损失了66个师共150万兵力(计入期间多次补充的兵员) , 南线德军的200万总兵力已经损失75%了 , 不仅失去了进攻能力 , 连实施防御都明显不足 。
保卢斯
不久以后的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 , 本来曼施坦因已经击败和重创发动进攻的苏军 , 却硬是无法扩大战果 , 让大部分被围苏军都溜出了合围圈 , 最后仅仅吃掉40000多人 , 主要原因就是兵力不足 , 可见南线德军的窘迫程度 。

曼施坦因曾经回忆道 , 德军在东线的胜利比如克里木半岛战役 , 主要依靠“重量与质量” , 所谓重量 , 是指德军的技术兵器尤其是火炮的先进程度 , 所谓质量 , 是指德国士兵和基层军官、军士的战斗素质和纪律性 , 而唯一不占优势的 , 就是“数量” 。
曼施坦因
苏德战争中双方的最大兵力值 , 是德国780万苏军1280万 , 这个比值大约是6比10 , 意味着一个德国兵至少要对付两个左右的苏军士兵 , 才能维持战线的均势 。 而一旦保卢斯集团军被全歼(并且是无法恢复的全歼) , 则等于苏军在南线腾出了50万以上的机动兵力 , 如果以整个会战期间德军损失150万人计算 , 意味着苏军腾出了300万的兵力 。

具备去掉会战期间200万人的自身伤亡 , 苏军仍然净腾出100万的大军 , 乌克兰方向上的南线战场形势必然急转直下 , 进而深遽地影响着整个东线的局面 。 所以 , 按德国人自己的说法 , 斯大林格勒战役标志着德军战略进攻能力的终止 , 而库尔斯克战役才是德军崩溃的开端 , 因为东线德军下降到不足600万人 , 无力再以质量优势应对苏军的千万级部队 , 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