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物志|古人既美又仙还能装的化妆包,真的跟电视剧里的一样吗?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女人爱美,没有原因,是天性。想要浓妆淡抹,化妆包必不可少。可你有没有想过:古人的化妆包长什么样呢?北方人口中的“镜支儿”
文章插图
化妆包在古代,被叫做妆奁(lián),主要用来盛放梳妆工具(铜镜、镜衣、镜刷、梳篦、笄簪等)、化妆品(胭脂、唇脂、妆粉、眉黛等),以及其他一些珍贵的小物件。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作为古代女子的闺中密友,妆奁还有其他几个好听的名字—“梳妆匣”、“梳头络”、“套奁”、“镜奁”或“镜匣”。又因为古人梳妆时需将镜子支起来,北方人也习惯称妆奁为“镜支儿”。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体到某个朝代,妆奁的叫法也各具特色。战国有“七子奁”、“九子奁”之分,汉代有“竟检”、“妆具”的说法,到了明代,妆奁则被叫成了“官皮箱”。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男们也有“化妆包”
文章插图
明末的画家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提到“榻后别留半室,人所不至,以置薰笼、衣架、盥匜、厢奁、书灯之属。”这里的“厢奁”正是妆奁。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与女子样,古代男人蓄发,梳髻也需要梳理头发、绾系发髻的工具。为了集中存放这些梳妆工具,配备一个妆奁也就理所应当。
文章插图
可比起女儿胭脂粉黛居多的妆奁,男用妆奁实用性要强很多。裁刀、锥子、挖耳、挑牙、消息肉叉、修指甲刀锉等,一应俱全。一个盒子,搞定挖耳挑牙修指甲统统不在话下。小妆奁 大讲究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作为闺阁活必不可少之物的妆奁,其结构基本都是单元组合的——由多个不同用途的小盒子组成。这些小盒子由所盛之物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形状,圆形、方形、椭圆形、六边形等等。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战国时期单层奁最为流行,到了汉代,双层奁和多子奁因其便于归类整理的优点风行一时。宋代则演变成了多层套奁和镜箱,至明清时期更分化成了便携式的梳妆匣和大型梳妆台两类。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不止形制,妆的材质也很是多样。“奁”字最早出现于《说文解字·竹部》:“籢,镜籢也。从竹,敛声。”从字形判断,早期的妆奁可能是竹制品。唐代发现有瓷制妆奁, 宋代已有纯木制品;元代出土有银制妆奁,至明清便有了用贵重木材如黄花梨、紫檀等制作的妆奁。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地道风物文章配图丨网络
- 专家们|殷墟大墓曾出土一个鼍鼓,古人制鼓为何不去甲片,让人至今想不通
- 孙泽宇|“粉衣小哥”志愿者孙泽宇:将友谊与温暖传递下去
- 志愿服务活动|“文艺进万家健康你我他” 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走进华林坪社区
- 魁星楼|光绪蓝田县志:明清县城一
- 郑松|深度“点铁成金”与木心的“后制品”写作——学者许志强访谈
- 梁新慧|就在明晚!CCTV-10将推出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河南卷·博爱篇
- 一颦一笑|冬奥会礼仪志愿者展“中国之美”
- 奥林匹克宣言|《文明》杂志社社长娄晓琪:北京正成为奥林匹克文化传播中心
- 美丽家园|泰安祝阳镇机关志愿服务队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志愿服务活动
- 普洱茶|《普洱》杂志十五周年全国联动品读会在昆明举办